第A5版:走基层

下姜这么美,我怎么舍得离开

——淳安下姜村三位民宿经营者的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唐豪
  6月的江南,老天像是破了一个窟窿一般,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近段时间来也不停地下着毛毛细雨。地处山坳的下姜村,晴有晴的好,雨有雨的美,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面烟雨蒙蒙,溪岸白墙黑瓦的民房掩映在青青翠竹丛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山居图”。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三位主人公,一位是土生土长的下姜村民,另一位是下姜村的外出游子,还有一位曾是下姜村的游客。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下姜村民宿经营者。他们创业的轨迹不同,创业的故事不一样,但都得益于这方绿水青山的恩赐,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姜祖海:因为一份坚持,终见梦想花开
  在下姜村主干道旁思源厅边,有一家叫“望溪民宿”的民宿点,该民宿的前身是望溪农家乐,由村民姜祖海经营,是村里最早开办的乡村民宿之一。
  2011年下姜村开始新农村建设,人畜开始分居,村子环境大幅度改善,村里出现了3家农家乐,姜祖海的望溪农家乐便是其中一家。“当时路没有修起来,进出村子很不方便,另外两家农家乐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我觉得既然做了,就要坚持到底。”姜祖海对记者说。
  2014年以后,随着淳杨线的开通,下姜村交通状况大幅改善,民宿经济开始起步。姜祖海抓住机遇,拿出自己多年积存的5万多元钱,再通过银行贷款,对家里4间房间进行统一装修,办起了民宿。“一开始也有点担心,毕竟5万多元钱对我来说,几乎是全部家当,而且还借了银行的钱。”姜祖海说。
  由于姜祖海夫妇热情好客,又烧得一手好吃的农家菜,望溪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入住。游客们到望溪民宿住上几天,回去时还经常会捎带一些带有下姜特色的雕刻笔筒、包装笋干等土特产品,一年能为他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姜丽娟:因为一声呼唤,毅然回乡创业
  6月23日,姜丽娟在参加完下姜村民宿协会每月的例会之后,便撑起伞急匆匆往家赶,因为家里有几位客人等着她去安排入住、介绍活动。
  姜丽娟本是在杭州从事室内设计、软装的一位80后设计师,公司待遇非常可观。去年5月,姜丽娟接到母亲电话:“村里现在统一建设民宿了,你要不要回来看看?”经过一番考察,姜丽娟于当年10月果断辞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她的民宿创业之路。“要做就做精品!”姜丽娟说,“通过村委会的联络,我向银行贷款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政策很优惠,利息比普通贷款低很多。”姜丽娟做的民宿叫栖舍民宿,里面有书橱、吧台、露天电影设备、8个装修别具一格的房间……大部分设施,是姜丽娟自己一手设计并亲自监督采购的。
  门前黑色的沙质地面、带有壁炉的接待大厅、装满各类书籍的特色书橱、一项项丰富的娱乐项目、一个个特色房间,栖舍民宿已经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我们的民宿相对于村里一般民宿来说,属于高端精品,收费基本为500元/间/天。”姜丽娟说,得益于村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村民宿协会对村里民宿、旅游产品等的大力宣传,现在下姜村的民宿经济蒸蒸日上。“仅今年4月到6月两个多月时间,我的栖舍民宿就有1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姜丽娟说。
周秀挺:因为一次眷恋,就没舍得离开
  如果说栖舍民宿是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深情,那么“下姜一号”民宿就是一位游客对下姜村的眷恋。
  2012年,来自淳安县城,从事外贸生意的周秀挺第一次来到下姜村,在见识了下姜村山清水秀的风情后,周秀挺便决定在这开一家民宿。“那时候新农村建设才刚刚开始,我的直觉告诉我,下姜村的变化值得期待。”
  就这样,这位“外来客”在下姜村开起了他的第一家民宿——“下姜一号”。“这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投资民宿就好像在这安了一个家。”周秀挺说。短短几年内,周秀挺陆续在下姜村租赁了5幢民房开办民宿。
  6月24日早上9点多,记者在“下姜一号”门口看到,一辆载有60余人的大巴车稳稳停下,车上下来的有老人、小孩,大家一下车便大呼:“真漂亮啊!”
  周秀挺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在上演。“2016年5幢民宿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还为村里8-9个人带来了就业岗位。”周秀挺说。
  据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浩强介绍,从2011年开始,下姜村启动“美丽乡村、幸福下姜”建设,结合下姜村3A景区创建,打造景点式村庄,村里布局了大大小小35个美丽乡村精品建设项目。村里建设了廊桥、半壁廊、宁静轩等一批带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建筑,还每年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葡萄采摘节等文化节庆活动。
  景区式的村庄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前来旅游的远方客人。据统计,2016年,下姜村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其中住宿游客达1.6万人次。今年6月3日,第二届下姜民俗文化旅游节共吸引了2万人次的游客,当天经营收入就达10万余元。
  不少来下姜村游玩的游客,不仅对民宿特别钟爱,对下姜村的风俗文化也有着特殊的记忆。“有一块牌子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在停车场附近,上面有关节气‘春分’的解说,说得特别美!”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
  “游客说的是我们村里的二十四节气牌。我们在村里的休闲步道等地方竖了不少这样的牌子,介绍二十四节气、村俗民风等内容,增加村子的文化气息,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下姜,爱上下姜。”姜浩强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