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党旗,飘扬在防汛救灾一线

  □本报记者 杨凌紫 蔡希师
  今年入梅以来的强降雨,导致我省钱塘江流域中上游发生1955年以来第二大洪水,全省46座大中型水库水位超汛限,全省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强降雨,我省农业系统和农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转移安置村民、抢装沙包堵决口、指导抗灾减灾……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鲜红的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手机里一次次传来洪峰即将到达的信息,急煞人了!作为党员,我一心想冲到前线抢险救灾。”兰溪市农林局办公室副主任何林说。6月25日16时,农林局成立防险救灾青年突击队,他主动报名并担任组长,尔后,他带领队员到达解放路,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
  19时10分,队员听到阵阵呼救声,循声找去,原来是一家住户看到水位节节攀高,想把家里瘫痪的老人转移到二楼。上楼的唯一通道是又陡又窄的老式木梯,只能容一人通过,而老人体重偏重,一个人没法背上去,救援陷入困境。此时,洪水已漫过膝盖,并在继续上涨,面对这一情景,何林万分焦急。“别费时间找工具了,赶紧把老人抬上去吧!”何林边说边和队员李强一前一后,用肩膀当担架,一步步将老人挪到二楼,短短的两三米花了10多分钟。被安全转移到二楼的老人躺在床上,脸上满是感激,家属拉着队员们的手,要他们坐下来喝口水歇一歇。队员们摆了摆手,又一头扎进风雨中。
  眼里充满血丝,头发乱糟糟的,满身都是泥渍。在建德市大洋镇政府工作的老党员严建明那几天几乎成了“泥人”。他连续多日坚守在受灾严重的麻车村,和村民一起抗洪救灾。
  “我家有两头猪被困住了,快帮帮我!”站在路边心急如焚的村民喊住了严建明。老严听到求助后,二话不说,拿起棍子奔向猪圈。由于猪圈大量渗水,两头猪极为惊慌四处乱窜。老严急中生智,顺着大门慢慢撒猪食,终于将猪引出来,并转移到安全地带。顺利完成“解救任务”后的严建明,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上接第1版)
  一把雨伞、一双雨靴,成了江山市农业局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毛土有那些天的固定行头。“农民遭灾,我很痛心。两天跑了近10个点,帮农民想办法减少损失。”毛土有说。
  6月27日,记者随毛土有来到江山市京丰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刘朝胡告诉记者,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最近几天一直忙着抢收,挽回了部分损失。“路上全是泥水,走路都难,农技人员还要一趟趟赶过来指导我们灾后自救。碰到困难,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会详细解答。”刘朝胡说。
  转移一批批群众,化解一处处险情,在防汛救灾中,紧张又温暖人心的故事比比皆是。
  在武义县履坦镇履三村,85岁的老党员朱松海听到村里的抗洪动员广播后,立马来参加抗洪,大家怎么劝也不走。他对大家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身板硬朗,堤坝爬不上,但帮忙装装沙袋还是没问题的!
  常山县金川街道上埠村防洪坝的一处缺口眼看就要进水了,村党支部书记郑光华紧急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抢险。这时,郑光华家里也进了洪水,他只能把家里交给妻子,自己和党员干部一起参加抢险。经过干部群众16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缺口堵住,保住了村里的田地房屋。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号召!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农业系统和农村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鲜红党旗增光添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