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关于萤火虫的新闻频频出现,其中就包括各种反对买卖萤火虫、抵制萤火虫商展的声音。一只小小的萤火虫缘何引起社会关注?
萤火虫不仅是夏日一道风景,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认为,大量捕捉萤火虫伤害的不仅是萤火虫个体,而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内的萤火虫群落,会破坏当地的食物链,影响生物多样性。“萤火虫幼虫捕食蜗牛、分解小昆虫的尸体,而蜗牛吃菜叶和杂草,一旦前者大量减少,会造成生态失衡”。而萤火虫的发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为的一部分,如果在这一期间遭到大规模捕捉,很可能影响其求偶和繁殖,对这一地区的萤火虫种群带来毁灭性伤害。
付新华建议,政府层面应该考虑咨询萤火虫研究相关专家,确定一些珍稀萤火虫物种,列入保护名录;设立研究和保护专项,加速我国萤火虫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考虑设立省级甚至国家级萤火虫保护区。鼓励萤火虫科普的书籍出版、讲座、进学校的科学课堂、开展生态赏萤活动等,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到萤火虫的真正现状。喜爱萤火虫,更应积极地投身到萤火虫的保护中来。
(摘自《法制日报》杜晓 涂陈昊/文 201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