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徐平华:善抓商机的致富带头人

  天还蒙蒙亮,在嘉兴秀洲区油车港镇池湾村的一片大棚内,一男子正拿着毛笔忙着给火龙果进行人工授粉。不仅如此,他还不时掏出手机,给开得正艳丽的火龙果花朵来上几张“写真”,并上传至朋友圈与他人分享。殊不知,这样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民,曾是一名铮铮军人,而今他不光是这一片火龙果的主人,还是村民们致富的带头人。他就是油车港镇池湾村村委会主任徐平华。
  今年44岁的徐平华,自1992年参军入伍,直至1995年才退伍回乡,而从1999年起,他便连续七届当选为油车港镇池湾村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徐平华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村民们鼓起“钱袋子”。
  2003年,徐平华到大桥镇采购了一批葡萄苗,开始在池湾村摸索起葡萄种植技术。“多亏了军营生活的洗礼,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好在不放弃,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用了好几年时间终于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葡萄种植技术。”徐平华说,那些年既尝到了农业不易的苦头,也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他一起种起了葡萄,他也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在徐平华的带领下,如今,池湾村已有60户村民种上了葡萄,葡萄种植面积850多亩,葡萄产业成为该村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单打独斗”经营葡萄种植数年后,徐平华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那便是“抱团”,要走品牌发展之路。于是,2010年,徐平华在村里办起了秀洲区千亩荡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在池湾村又带领村民种起了草莓、甜瓜等,并且做起了采摘游。作为千亩荡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为了让合作社出产的水果品质更好,徐平华在技术上也没少下功夫,他先后到外地参观学习,加上自己钻研摸索,形成了一套“接地气”的种植模式——大棚内养殖蜜蜂授粉,施肥用鸡粪和发酵以后的菜籽饼,并且安装喷灌系统。优质的农产品赢得了好口碑,合作社也迈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平华得知油车港镇成校组织了一个电商培训班,他二话不说就报名了。经过培训后,徐平华也动起了“触电”的念头。于是,他开起了淘宝网店。“农村电商给农产品经营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而抓住机遇就是抓住商机。”徐平华说,从2014年年底开始,在依托传统产销的基础上,他“摸着石头过河”,搞起了农村电商,借助互联网,让优质的农产品“长上翅膀”,越“飞”越远。
  不光是优质农产品越卖越远,徐平华还依托微信等社交软件吆喝起来,而今,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被吸引过来,在池湾村体验亲子采摘。在带领村民一同致富的同时,徐平华更不忘扶贫。2014年,依托市、区慈善总会扶贫基地平台,徐平华建立起千亩荡果蔬扶贫基地,带领村里的10户低保、低收入农户一起种植草莓、甜瓜等经济作物,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
张帅 徐如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