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食品药品安全

全省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显成效

查处违法行为1.45万起

  □本报记者 郑慧玲
  本报讯 7月20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杭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全省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共抽检各类食品8.15万余批次,排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29.4万家次,各监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1.45万起,行政立案7101起,公安部门刑事立案388起。全省食品安全领域部分突出隐患得到有效治理,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持续改善。
  据悉,我省已连续六年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目的是要以零容忍态度彻底整治风险隐患,从严、从快、从重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务求查办一件案件、解决一类隐患、规范一种秩序、防范一项风险。今年全省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各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摸底排查。以风险高、消费量大的产品为重点对象,以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非食用物质等为重点指标,增加检测频次。全省共抽检各类食品8.15万余批次,涵盖6679个品种,将不合格产品列入风险清单重点整治或立案查处,研判梳理出重点食品安全隐患224个。
  同时,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程联动高压严打,实现风险隐患的有效整治和严厉打击。全省监管部门行政立案7101起,查处违法行为1.45万起,查处关停违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19家,移送案件322起,公安部门刑事立案388起。
  通过专项行动,一大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及谣言散布者得到严惩。如杭州巨德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假冒牛肉产品案,检查涉案大型超市17家,查明以猪肉冒充的牛肉产品1.6万公斤,案值180余万元,对1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获涉嫌冷冻鸡鸭肉产品解冻废油生产“地沟油”案,刑拘11人;金华、湖州、绍兴等地查获回收使用“口水油”餐饮店34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12人;金华、丽水严查“棉花肉松”微信传播谣言当事人,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今年的全省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有效动员了网格员(协管员、信息员)以及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中。目前全省配备乡镇(街道)食安办专兼职人员3302名,在31212个行政村(社区)设立食品安全治理小网格74677个,配备协管员32923名、信息员50888名。行动中,全省发动近6.4万名网格员(协管员、信息员)参与隐患排查,张贴通告115.6万余张,发现并上报各类大小隐患2.16万余个。全省共受理投诉举报19583件,查处8569件,发放举报奖励145件。
  行动中,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以“双安双创”为抓手,全力推进食品治理现代化,出台“三小一摊”管理办法;建立浙江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创建“三同”食品溯源平台;出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以及创设省食品安全专家委“专家话食安”、一季一沙龙等品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和金融征信体系试点建设全面推进。
  据介绍,我省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际标准省标化”试点,打造一批食品国际化标准示范企业。同时,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路径、方法、模式,加快构建完善浙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