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绿色防控是采取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手段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提升我省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实现农药持续减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近日,省农业厅制定并发布水稻、十字花科蔬菜、茶树、柑橘、杨梅、草莓、葡萄和茭白等八种(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各级农业部门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力度,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不仅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危害,而且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探索出一条从源头转变病虫防治方式、减轻面源污染和农药残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建设绿色农业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我省发布的八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其主要包含以下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合理修剪、清园翻耕、改善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并结合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避免插花种植,提倡低茬收割,减少稻桩残留、翻耕灌水杀蛹,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二是生态调控技术。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螟虫在水稻上的着卵量,减少对水稻的危害;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或撒种草花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食料和栖境,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理化诱控技术:包括使用性诱剂、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虫网阻隔和网室避雨栽培等技术。
四是生物防治技术:主要运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赤眼蜂、捕食螨等害虫天敌,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
五是科学用药技术:重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普及使用农药的知识,科学规范使用农药,包括适期、适量、对症用药,交替用药,混合用药等,延缓病虫抗药性,以减少农药用量,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