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在日前举办的2017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上,36家主体展销的甘蓝、茄子、西红柿等山地蔬菜,让杭州“马大嫂”们挑花了眼。这些新鲜、优质蔬菜只是我省山地蔬菜的“冰山一角”。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山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年产量达280万吨,产值75亿元以上。
每年进入伏季,平原地区蔬菜生产茬口交替,且受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等天气影响,蔬菜品种少,销售价格高,而山区气候凉爽,适合蔬菜生长,不同类型、多种种植茬口的山地蔬菜,正好弥补了淡季供应的缺口。“虽然高温天气持续,但我们的蔬菜种在海拔900米以上的山上,靠着‘气候差’,产量、销售量仍较高。6月,公司的山地蔬菜开始大量上市,进入城市大小超市。”临安梅大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慧琴说。
山地蔬菜深受市民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其生长环境独特、品质优良。山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为发展优质蔬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山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蔬菜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更多,口感比平原的更好。“因为品质好、精品率高,所以山地蔬菜的价格要比平原蔬菜高。今年平原地区生产的茄子市场价每公斤2元多,我们种植的山地茄子的批发价就要7元。尽管如此,市场需求仍很大,近阶段,我们每天都有1.5万公斤蔬菜销往杭州、上海、宁波等城市。”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桃源上村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建华说。
通过不断开拓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山地蔬菜走出山区,进入城市,带动了山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景宁县的山地蔬菜曾因地处偏僻而被困深山,不少优质蔬菜被用来喂猪养鸭,如今,通过“精品农业+电商+物流”的模式,景宁蔬菜大举“进军”城市。“公司实行种植、包装、配送一条龙。蔬菜按份卖,市民只要打开‘畲森山’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中的微商城下单即可。我们还采用会员制包月、包年等方式,定时定点为市民配送,并且是全程冷链配送,确保市民能吃到新鲜的山地蔬菜。”景宁畲乡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陶丽香告诉记者,目前除公司建有300亩山地蔬菜基地外,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山地蔬菜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