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作家在美国盐湖城采风时发现一个名叫金·皮克的自闭症患者,该患者记忆力超强,能一字不漏背诵至少9000本书的内容。作家从其个性中汲取灵感,写出了一本小说。他想把它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找到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寻求合作。老板看后对他说道:“小说很好,但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找编剧打磨好才可以。”
于是,作家开始找编剧,第一位看过故事梗概后对他说:“小说主要人物太少,通篇只有兄弟两人,估计不会有高的上座率。”
找到第二位编剧时,对方委婉地告诉他说:“写得很好,可是感觉太单薄,只有两个人开车跨越全美国的对话,何况其中一位心智还有问题,最好是加上一点打斗、谋杀或性之类的情节啊!”他再次遭到拒绝。
当找到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的时候,同样被否定。
作家垂头丧气地来到电影公司老板面前诉苦道:“他们都说不行,看来是编不成电影了……”老板鼓励他继续找识货的编剧。
作家找到的第5位编剧是巴瑞·莫罗。莫罗看完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答应并很快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在经过3个导演的执导后,电影终于成功摄制完成,一上映便风靡全球,并先后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等4项大奖。这部电影就是《雨人》,这位老板就是索尼娱乐事业公司总裁彼德·戈柏。
提起这部影片,戈柏说:“拿到这部小说我就觉得有市场,有些编剧只是太急功近利,一个企求立刻能看到成功的人往往放弃得也越快。就好像一块丑陋的石头,肤浅的人只会不屑一顾,而只有智者才知道,经过一番雕琢打磨,璞玉终会大放异彩。”
(摘自《思维与智慧》 石顺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