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生态旅游让龙门腾飞

  地处浙皖交界的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是浙江省重点扶贫村。2013年,村集体账面仅有7.5万元公益林补助款,村民人均收入全县排名倒数第五。2014年开始,村里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兴办农家乐、民宿,发展生态旅游业,去年,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万元。是什么让这个省重点扶贫村的面貌开始改变?村里人说——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通讯员 郑益红
  8月22日,记者来到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时,村党支部书记汪德刚正和一批准备返回的游客打着招呼。“现在是旅游旺季,到村里来旅游的,除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旅行团外,还有来自金华、衢州等周边地区的大批自驾游客人。农家乐、民宿满负荷运营,真有点忙不过来。”汪德刚告诉记者,去年,龙门村53家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旅游收入400万元,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1.6万元。2015年,该村被评为“浙江省充分就业村”。
  龙门村是省里的重点扶贫村,2013年,村集体账面除了7.5万元公益林补助款外,就没有其他收入,村民人均收入在全县排名倒数第五。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地处浙皖交界的小山村面貌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汪德刚的答案是——“穷则思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就靠种点茶叶、毛竹过日子。全村300多户、1000余人,有400余人外出打工,年轻人差不多都到外面去了。”汪德刚说起2013年前龙门村的情形时依然十分感慨,“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还欠着50多万元务工费。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如果再不思变的话,龙门人真的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了。”
  尽管龙门村没有工业企业,只有祖祖辈辈守着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但这里地处钱江源头,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流经村庄的龙门溪,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传统古村落。有着绿水青山和古村落,为什么不搞旅游开发呢?
  统一思想后,汪德刚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说干就干,镇里也十分支持他们发展生态旅游。镇村干部一起把村里的旅游资源详细梳理了一遍,并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对开发旅游有了初步设想。在此基础上,他们把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请到村里,对生态旅游业发展做出规划。2014年5月,龙门村正式组建开化县九溪龙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村里以公司为抓手,大力改善村居环境,护河禁渔,并修复了“溪环玉带”“龙潭虚泽”等龙门古八景。他们还在保持古村落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对全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明清徽派建筑风格和浓郁山区特色的优美村落。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力推特色鲜明的“康体养生”旅游。2015年,龙门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此后又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
  “在发展生态旅游中,我们改变农家乐、民宿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全村所有的农家乐和民宿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四统一’的实行,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抱团合作、联动发展。”村委会主任汪配进对记者说,“村里负责旅游基础设施、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绿化彩化等工程建设,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农家乐和民宿经营者按照三星级标准对客房进行改造,对从业者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此外,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均以‘龙门客栈’为品牌,并以开办时间为序进行编号。在此基础上,公司对每位入住‘龙门客栈’的游客收取适量管理费,这项费用加上停车管理费及观光车车票等收入,去年就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
  为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今年2月,村里又和河南洛阳一家企业合作开发隐龙谷景区。在开发这一项目中,他们采用资源入股、村集体入股、村民自愿入股、洛阳企业入股的模式,然后按入股比例分红。景区在今年“五一”开门迎客,头天的游客量就突破1万人次。预计到年底,隐龙谷景区可给村集体带来40万元左右的收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