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小品种做成大产业

杭州市农科院培育新品种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近日,杭州市农科院副院长陈文岳带领科技人员冒着酷暑赴临安区龙岗镇、清凉峰等地,查看新品种“杭茄2010”在高山地区种植和生产情况,指导菜农加强技术管理,获取高产。
      杭州地区种的茄子品种单一,性状优良品种少,尤其是耐热性强、适合夏季种植的品种更是少之又少。由杭州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杭茄2010”,由于耐热性强,高温下茄子不变色,十分适宜夏季种植,连续结果性好,商品果率高,受到菜农的欢迎。今年,杭州市农科院蔬菜所在临安区等地实施“‘杭茄2010’茄子品种高产高效示范与推广”科技推广项目,旨在通过新品种的推广,优化杭州茄子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作为杭州地区主打的茄子品种,“杭茄2010”集三大优点于一身:抗病性强、容易种,产量高,效益好,农民喜欢;外观亮丽,果形长直、果面光滑,卖相好,售价高,经销商喜欢;皮薄质糯、口感好,营养丰富,消费者喜欢。因此,“杭茄2010”广受好评,风靡市场。
      近年来,无论是山地栽培还是大棚栽培,农户种植“杭茄2010”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临安区龙岗镇的姚师傅采取以剪枝复壮为主的山地栽培模式,去年,他从杭州市农科院引种了10多亩“杭茄2010”,亩产量高达5000公斤以上。由于“杭茄2010”商品性好、采收期长,茄子的销售价格比其他品种每公斤高0.6-0.8元,亩产值超2万元。而嘉善县北鹤村的沈师傅把“杭茄2010”作为冬春保护地主栽品种,去年9月初,他种了6亩“杭茄2010”大棚茄子,平均亩产达6500-7500公斤,整个采收期,茄子平均售价比其他品种每公斤高1-3元,大棚茄子亩产值达4万元以上。“杭茄2010”根系发达,植株长势好,耐低温性、耐涝性及耐高温性好,抗逆性强于当前主栽品种,栽培上省肥、省力、省工,平均亩产4260.2公斤,比对照“杭茄1号”增产12.6%。加上持续采收期长达4-5个月,种植效益高,目前深受嘉善、临安、建德、富阳等地农户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杭州等地茄子的主栽品种。同时,也作为“水稻—茄子”水旱轮作模式的主栽作物。
      近年来,杭州市农科院不断加快农业新品种选育,一大批绿色高效高产新品种被推向市场,除杭茄系列茄子品种外,杭椒系列辣椒、杭杂系列番茄等品种,因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深受农户欢迎。与此同时,该院还根据新品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探索“品种创新研发+异地推广生产+产品返销回杭”的推广新模式,将一批新品种辐射到安徽、江苏、海南、广西、山东等地,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安徽省肥东县民族乡荣建合作社自2015年引种“杭椒12号”品种后,因品种性状优、产量高,今年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已达500亩。据统计,仅杭椒系列品种,杭州市农科院年推广面积就达2.5万亩以上,助农增收超2000万元。
    黄怡弘
    杭州市农科院最新推出的蔬菜新品种
    杭椒12号
      该品种为杂交一代辣椒种,早熟、优质、高产,植株长势强,花量大,株高70厘米左右,开展度80厘米左右;熟性早,始花节位8-9节。果实生长速度快,适合采收小椒和中椒,采收期长且后期果实形状基本保持不变;嫩椒颜色呈淡绿色,形状细长、上下基本一致,皮薄肉嫩,辣味较淡,商品性佳;老熟果红色,辣味浓,单果重28克左右。跟传统杭椒相比,该品种的抗病毒病和疫病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尤其是前期产量,高10%左右。“杭椒12号”适合浙江省高山越夏和保护地春秋两季栽培及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露地栽培。
    杭椒玖号
      该品种为杂交一代辣椒种。早熟,节间短,株型紧凑,分枝力强,结果性好。耐热,高温下不易落花且畸形果少。果型顺直,上下一致,光滑亮丽;小椒(10-12厘米长)呈淡绿色,皮薄质嫩,辣味淡,货架期长,商品性佳,采收期内商品性首尾基本一致;在市场价格低迷时,也可以采收红椒,颜色红艳亮丽,纵径17厘米左右,粗1.6厘米左右,产量高。该品种被列为第九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适合我省高山越夏栽培,尤其适合秋季种植。
    杭茄2010
      该品种是杭州市农科院新育成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株型直立紧凑,株高约80厘米;早熟,始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条形,果形长直,果长35厘米以上,果径2.3-2.4厘米,单果重约90克,平均单株坐果数40个左右,最多能结到80-100个。果色紫红亮丽,光泽度极好,果面光滑漂亮,商品性佳,商品果率比同类品种增加15%以上。果皮极薄,果肉洁白嫩糯,口感好,成熟果不易老化,粗纤维少,品质优。
      “杭茄2010”前期耐低温性好,后期耐高温性强,持续采收期可长达4-5个月,再生结果率高,尤其在夏季连续结果性好,且商品果率增加明显。在嘉善、临安、建德、富阳等地试验,平均亩产4260.2公斤,比对照“杭茄1号”增产12.6%。该品种根系发达,长势强、抗逆性好,较抗黄萎病和绵疫病,连续4届获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推介品种。栽培管理上需适当控肥、勤打叶。该品种适宜山地栽培(1000-1500株/亩)及冬春保护地栽培(1800-2000株/亩)等。
    番茄“杭杂603”
      该品种是杭州市农科院最新育成的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早熟,比普通品种早7天左右,单果重约250克,大的有500多克。果实扁圆形,果表光滑,成熟果呈深粉红色,软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04%左右;酸度适中,汁多风味浓,具有“儿时的口味”,适合鲜食,亩产量6000多公斤,可作为城郊家庭农场开展采摘游品种种植。综合抗性好,抗叶霉病、灰叶斑病和番茄花叶病毒。栽培时,亩栽2000株左右(行株距75×40厘米);注意预防番茄脐腐病、灰霉病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南瓜“胜栗2号”
      该品种是杂交一代南瓜种。早熟,主蔓上5-6节着生第一雌花,雌花多,节成性高,主、侧蔓均能结瓜。瓜扁圆形,肉质厚,嫩瓜深绿色,有细白条纹;老瓜黑色,肉浓黄色、强粉质。膨瓜速度快,畸形瓜少,单瓜重1.5-2公斤,商品性好。
      该品种抗性强,前期蔓短缩、节间短,株型紧凑,在低温情况下便于保温,不易受“倒春寒”影响。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优势明显;搭架栽培时,亩栽700株左右;爬地栽培时,亩栽300株左右。早春低温雄花少,需施用南瓜灵或座果灵等植物激素辅助结瓜,同时可加乙霉威、百菌清或速克灵等药剂预防灰霉病;每株每批以结2-3只瓜为宜,具体视植株长势而定。一般采收嫩瓜亩产可达3000公斤,采收老瓜可达2500公斤。采收嫩瓜,一般长至0.5公斤大小时采收;采收老瓜一般开花后25天左右。该品种也适合保护地秋延后栽培和露地栽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