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范苏芬对茶的兴趣——

她叩开跨界创业之门

  •   自古以来,喜茶爱茶之人无数。有些人为此痴狂,跋山涉水跑遍全国,只为找到一株茶树;也有的人,终其一生研究茶文化。
      “我以前是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从来没接触过茶叶。但当我进入这个行业后,就爱上了它。”天台三州潭青云茶庄负责人范苏芬说,3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近距离接触到了茶叶,从此一发不可收。无论是什么茶叶,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产地和口感,这种天赋让她开始迷上茶叶,现在她正尝试把夏秋茶制作成红茶,变废为宝。
    惊艳转型,35岁跨界到茶行业
      对范苏芬来说,35岁是她人生的一个分水岭。35岁前,她从事工程机械行业,35岁开始,她跨界涉足另一个行业——茶叶,从此无比热爱。两个行业之间丝毫没有联系点,但她的转型,却非常惊艳。“与茶叶的结缘,要从2013年说起。”当年为了孩子读书,范苏芬回到天台三州乡,成为该村的村委会主任。茶叶,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作为村委会主任,范苏芬自然对村民的种植情况格外关注,而在此前,她从未接触过茶叶。
      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范苏芬被安排去临安学习评茶。同行的都是行业内的顶尖人物,作为一个茶叶“小白”,临行前她惴惴不安。但也就是这次近距离接触,发掘了在她身上埋藏了几十年的潜力和爱好。“当时老师让我们鉴别茶样,50多种茶叶,要在一个小时内记住名称、产地、特征等内容。”回忆起4年前的“邂逅”,范苏芬激动地说,老师随后会随意挑选30种茶样考她们。当其他人还在努力背诵时,她只看了一遍便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并对答如流。“如果是50个人,即使是一个小时,我也未必能叫得准名字,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茶叶,就记得住。”至今为止,范苏芬也不知道原因,或许是因为天赋。
      学习归来后,范苏芬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最基础的茶叶品种到茶文化,只要与茶叶有关的书,她都买来看,并找老师一起探讨。为了向外宣传三州乡的茶叶,范苏芬干脆办起了茶庄,自己研究制茶工艺,并办了家炒制茶叶的工厂,如今“三州潭”品牌的龙井茶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办起茶庄,参加全国性比赛崭露头角
      “在任职村委会主任的这段时间,我发现当地的茶叶基本上是外地人过来收购,价格非常便宜,茶农的收益并不好。”范苏芬说,三州乡的土壤、空气环境非常好,因为茶园的海拔高,茶树的病虫害基本没有,品质也很好,但茶农的效益并不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范苏芬发现,村民缺乏商业意识,采摘的茶叶没有经过筛选,工艺上也有欠缺,加之有收购商上门收购,不愁销路,没想过是否能卖出高价。
      为了宣传三州的茶叶,范苏芬决定开一家自己的茶庄,向外推广三州茶叶。2015年,她在天台县城开办了三州潭青云茶庄,以出售绿茶为主,注册品牌为“三州潭”。目前茶庄共有大大小小的包厢10间,包厢里还有文墨,可以供顾客品茶并书写墨宝。
      在装修青云茶庄时,范苏芬并没有请专门的设计师,而是自己设计,自己装修。她自己动手用麻布去装饰楼梯,还跑到农村收购门板作为茶桌的桌面。
      茶庄成立后,她便全身心投入到茶叶中。从业4年来,获得多个奖项。今年7月,范苏芬带着自己制作的“三州潭”龙井茶参加第七届国际武林斗茶大会,前往参赛的共有800多个茶企、个人,范苏芬获得绿茶组铜奖。在今年的上海茶博会上,因茶叶外形、口感、汤色俱佳,“三州潭”茶叶展位前人流不断,范苏芬荣获了“最高人气奖”。
    拓展产品,开发夏秋茶
      对于茶叶,范苏芬的脑海里经常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创意。如前段时间,她突发灵感,想着茶叶与花融合在一起是什么味道?说做就做,通过细致的工艺,她将茉莉花、玫瑰花等花的香味融入茶叶中,没曾想,这样的茶味道非常好。诸如此类的创意,还有很多。不过,现在对范苏芬来说,将夏秋茶开发成为乌龙茶及红茶才是重中之重。
      “我在土耳其宾馆入住的时候曾发生这样一件小事,我在一棵树下捡到一片树叶,上面写着‘亲,你今天为地球做了些什么?’,这让我感触很深。”范苏芬说,也就是这件事,让她将绝不浪费资源当成处事的标准,也为她之后研发夏秋茶埋下了伏笔。
      “其实夏秋茶的产量比春茶高得多,但当地的茶农基本上将夏秋茶剪掉,这非常可惜。”范苏芬给笔者算了笔账,如果把剪掉的夏秋茶制作成红茶,以每亩采摘250公斤鲜叶计,假设每公斤的销售价格为20元,每亩就可增收5000元,如果算上台州所有茶园的面积,这个数据将非常庞大。
      早前,也有人将夏秋茶制作成红茶,但由于工艺欠佳,即使制成红茶,品质不好售价也不高。今年5月范苏芬专程前往武夷山学习红茶制作工艺,欲打造新产品“三州红”。
      在武夷山,范苏芬拜知名制茶师傅刘峰学艺,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到最后的烘干,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习。但红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对天气、温度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制作过程中但凡有一个环节出错便会影响红茶的口感。
      学成归来后,范苏芬便制成了70罐红茶,不过,她这批茶叶未进入市场销售。“好的红茶具有果香味,目前这批次已经具备,唯一的缺憾是口感上厚度不够。”范苏芬解释说,茶叶在采摘前施用了尿素等肥料,导致口感薄了点。“为了保证口感,需要采用施有机肥的夏秋茶来制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范苏芬挑选了70亩上乘的茶园自己种植,率先在茶园施用有机肥,并逐步推广。
    夏仲超 郑蓥蓥 李昌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