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落幕。余姚榨菜受到了采购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有5家采购商签订合作意向,意向金额500多万元;余姚市黄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黄潭牌精制榨菜荣获本届博览会金奖,还与包头市著名餐饮企业“马家私房面”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余姚榨菜,是宁波市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十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之一。余姚榨菜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个农业品牌,更是余姚的一张名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余姚榨菜产业何以长盛不衰?答案就是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
针对过去榨菜加工企业和作坊“多、小、散”的实际,近年来,余姚市累计投入近2.5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改良传统腌制生产方法,在全国榨菜行业中率先引入推广巴氏杀菌技术,有效解决榨菜防腐保存与质量安全等难题,基本实现防腐剂零添加,同时鲜头腌制也全部采用食品级薄膜。过去那种“千家万户种榨菜、腌榨菜,提着小篮卖榨菜”的场面早就不见了。眼下,对榨菜生产基地实施“公司+基地”的监管模式,已在余姚市全覆盖。目前,余姚市已有16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2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美国FDA认证,基本覆盖了规模以上榨菜加工企业。
余姚市榨菜加工企业还先后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研制出400余种新产品,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如铜钱桥菜业公司的“基于益生菌发酵的榨菜优质安全加工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同时,余姚市科研单位还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探索良种繁育技术,培育优质种源。
为从源头上提升榨菜产品质量,余姚市大力开展“质量兴菜”工程。一方面,从行业标准入手,对产品质量进行强制性统一达标。余姚市颁布《余姚榨菜地方标准》,从播、种、灌、腌、制、加工、运输等全程设定16条行业质量标准,对巴氏杀菌设定100%的硬性指标,并以卫生要求、销售量等为条件设置榨菜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对榨菜企业生产、加工诸多环节进行常态化的质量检查;另一方面,引导榨菜产业走上工业化发展轨道,对榨菜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以榨菜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全市共创建相关专业合作社40余家,联结以榨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10余万亩。2004年,余姚榨菜取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许可,2007年成功注册为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使余姚榨菜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商标保护,还进一步提升了余姚榨菜的品牌影响力。
自1999年余姚榨菜产品第一次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以来,余姚市积极实施榨菜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目前,余姚榨菜共有注册产品商标188个,其中备得福菜业将“备得福”商标进行35类全方位注册,还注册了防伪商标。作为余姚榨菜龙头企业之一,铜钱桥菜业公司积极实施现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引进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现代技术,促进榨菜小包装产品的升级换代,年产榨菜4万吨,去年实现销售额3亿元。
为扩大品牌影响力,余姚市对品牌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哪家企业在质量把关、标准化生产、收购价制定等方面违反协会规定,就不允许使用“余姚榨菜”商标。政府的引导支持增强了企业主动“创”牌、“护”牌的积极性,余姚市先后涌现出“铜钱桥”“备得福”“富贵”“乡下妹”等20余个知名榨菜品牌。如今,余姚榨菜中已有3个中国名牌、7个浙江省名牌(农业名牌)等。品牌战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余姚榨菜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的同时,余姚榨菜又快步走出国门,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国家。2016年,余姚榨菜销售额突破16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8亿元。 沈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