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QQ群里的朋友拉着一起做炒紫砂壶现货的生意,结果,20天亏掉了10多万元,回头发现朋友联系不上了。杭州桐庐陆女士的失败“投资”经历,让警方由此破获了一起特大平台型网络诈骗案。
近日,桐庐警方组织200余名警力,赶赴江苏实施收网,当场抓获涉案嫌疑人110余人,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9月1日上午,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桐庐县检察院依法逮捕。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跟着“成功人士”炒紫砂壶
家在桐庐的陆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时喜欢炒股,她加了不少炒股群,方便交流炒股心得。
今年5月底6月初,她收到一名自称王某的人的QQ好友申请,由于该男子与她在同一个炒股群中,陆女士便没多想,将对方加为好友,并互留了微信号码。
几次聊下来,两人开始熟络起来。陆女士提到,聊天过程中,对方言谈举止成熟稳重,而且经常在朋友圈晒一些周末旅游度假、钓鱼健身的照片,这让陆女士觉得王某是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不自觉地就特别信任对方。
随后,王某提出可以带陆女士一起赚钱,便为她介绍了炒作紫砂壶的项目。“我还特地上网查询了对方说的项目,没有搜索到相关的负面新闻,看起来确有其事。”于是,陆女士在王某推荐的网络平台——“富之汇”上,先投入了10万元,并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成功赚到了好几千元。可好景不长,两三天后,这个被王某夸得前景无限的紫砂壶项目就开始每天跌停。“连着两个跌停板以后,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让我有钱可以再补,然后我又补了3万元,但没想到还是一直跌停板,我没办法变现。”陆女士说,就这样,自己只能眼看着账户余额从13万元跌到了2万余元。
这时,陆女士再联系王某,对方微信和QQ都不回,电话也不接了。感觉被骗的陆女士向桐庐警方报了案。
嫌疑人背后隐藏百人犯罪团伙
“之前我们听说过炒原油、期货、现货之类的诈骗,但没有听说过通过网络平台炒紫砂壶的。”警方在走访咨询专业人士的同时,调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国家对炒紫砂壶的电子交易盘有正式批文。
由于陆女士能提供的线索十分有限,而且王某的QQ号、微信号和手机号都是非实名注册,这让民警的侦查陷入了困境。经调查分析,警方认定这背后可能是一起团伙性的诈骗案。
很快,专案组民警通过网络侦查,成功锁定“富之汇”电子交易商城。但当民警赶到商城的注册地江苏时,却发现那里大门紧闭,早已空无一人。案件一时陷入困境。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专案组逐步摸清了这个犯罪团伙的作案链条。一个以“富之汇”公司为主的6家嫌疑公司逐步浮出水面。
“这些公司的工作人员非常谨慎,稍有风声,他们会暂停营业或者搬离原址,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专案组表示,摸清犯罪团伙的人员和组织结构后,8月2日清晨,桐庐警方一举捣毁了这个特大平台型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现场抓获110多名犯罪嫌疑人,缴获大量作案用的电脑、手机以及内部诈骗资料,有些电脑屏幕上甚至显示着网络诈骗内容以及交易盘的实时虚假信息。8月3日23时,专案组连夜将犯罪嫌疑人押回桐庐。
作案目标首选中年妇女
“诈骗团伙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宣称他们是在售卖一种景德镇生产的名贵紫砂壶,实际上,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货。”专案组民警介绍说,诈骗团伙仅是以炒紫砂壶现货为幌子,进行虚拟买卖。
民警调查发现,诈骗团伙成员以安徽籍为主,而且骨干基本是30多岁的年轻人。该团伙用两种模式进行诈骗。一种是由犯罪嫌疑人郑某、陈某等人分别成立投资公司,利用平台系统非法炒作紫砂壶等现货的诈骗模式。即通过网络社交工具扮演成功人士、白富美、高富帅等不同角色,诱惑被害人投资,牟取被害人钱财。
另一种是犯罪嫌疑人刘某、张某等人,假借湖南某矿交所的授权,通过成立虚假交易所自行发展业务的诈骗模式。即通过发展会员单位和代理的方式,非法炒作白银、铜等贵金属,吸引被害人投资并骗取被害人资金。“不可能让客户盈利的。”落网后,犯罪嫌疑人刘某交代,客户一旦投钱,盈亏就全由犯罪团伙控制。通常,他们会先让客户尝点甜头,等客户追加资金后再想脱身已不可能。交易手续费也是诈骗团伙非法收入的重要来源,炒紫砂壶的每笔交易手续费高达8%至10%。
此外,团伙的作案目标也是有选择性的,他们通常会瞄向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这些女性因为手头比较宽裕,资金量大,又对发售平台缺乏深入的了解,仅凭对方出示的工商执照、产品介绍或照片等就能完全听信于业务员的介绍,从而被成功忽悠上钩。
陈佳妮 叶伟强 徐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