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浴火凤凰

——谨以此文献给艰苦创业的钱万强们

  □潘海生 俞新尧
寻梦龙潭,折翅断羽
  凡去过龙潭村的人都知道,它坐落在分水江的西岸,江水从村东奔流而下汇入富春江。那时,农民生产生活全靠山上的柴禾竹木,江两边的山头都光得像癞疬,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呼啸,一泻千里;旱季则江如一带,一川卵石。唯村东江中一潭,深十丈,不枯不竭,当地人称之为黑龙潭,龙潭村也因此而得名。
  龙潭村一面靠江,三面环山,村边高山名尖刀山。顾名思义,那便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那高高低低的千来亩山地,最肥沃处是山南那百来亩的毛竹林,毛竹也只有可乐瓶粗细,竹叶黄不拉几的;山岙山腰处,碎石间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枝拇指粗的苦竹;至于丘峰山脊,除了有几株细细长长,东歪西斜的歪脖子松树,以及几摊枯苔和几缕茅草外,其它都是裸露的尖刀样碎石,这大概就是尖刀山的来历。毫不夸张地说,一只野兔在尖刀山上奔跑,百米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钱万强要到这样的地方去创业,兄弟姐妹、至亲好友纷纷上阵,轮流劝说。面对左劝右说,钱万强风趣地说,尖刀山是龙山,而我属鸡,是凤,龙凤呈祥,这是我命中注定要去的地方。劝阻无用,又引来了误解和非议,有人说他是出风头、赚名气;还有人说他是“六儿”“脑髓搭牢”“不要好胚”;更有人直接说他是“精神病”……到后来,无论是善意的劝说,还是深深的误解,他都一笑了之。钱万强停掉了所有的生意,只剩下出租车公司交给理解支持他的老婆打理。他要用全部的精神去打拼一番新事业,去创造一个新天地。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消弭亲人的担忧,他人的误解。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钱万强做生意是内行,但搞农业,却是门外汉。他想想蛮简单,市场上猪肉俏,便先从养猪开始,前期先投50万元,请专家、搞规划、修道路、通电线、平土地、盖猪舍、引猪崽……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养猪场开张。为图个吉利,他亲书一副对联:今日小崽小仔满场欢,来年大锅大盆整屋香。横批:猪业大吉。哪知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钱万强请来的养猪师傅,只有散养的经验,没有群养的经历。钱万强自己也简单地认为,养猪如养人,会吃就会大。凭着财大气粗,天天给猪喂精饲料。突然有一天,钱万强发现有几头猪不吃不喝直发呆,他不以为意地认为,人也有头疼发热的时候,猪大概也是吃得太好得了肠胃炎。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七八头大猪死了。请来专家一诊断,原来是得了猪瘟病。一场隔离、消毒、分栏下来,人瘦了几斤,猪也剩下没几头。
  失败乃成功之母。钱万强乐观地认为,终于可以出栏了。但他养的猪肉肥膘厚,没人买,只好宰了送亲朋好友,亲朋好友收到他送的肉,第一句话是谢谢。第二句是好肥的肉啊。就这样,5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钱万强毕竟是个聪明人。第一次养猪失败,他进行了反思总结:养猪不能靠热情,得靠科学;猪肉必须靠质量,不能靠数量;搞农业不能只打一套拳,得打组合拳。想明白后,他立即打出一套组合拳。买书,凡与养猪、种树有关的书他都买,利用一切时间恶补;拜师,谁会种树就拜谁,谁能养猪就访谁;养猪开荒并肩上,再种果树和饲料。方略甫定,钱万强说干就干,高价雇来一批民工,披荆斩棘,劈山砍石,挖坑辅土。为激励士气,钱万强还在山上打起横幅,插上红旗,高音喇叭唱着杨子荣的《打虎上山》,甚是鼓舞人心。钱万强还跑到省农科院,亲手挑了一千棵梨树苗,连夜用车运到尖刀山。苗刚种好,恰巧下了一场大雨,梨树苗竟绽出了米粒般的嫩芽,钱万强看着摸着亲吻着,真当开心。晚上还做起了美梦,满山芳草,遍地花香,草丛中白的是羊,黑的是猪,黄的是牛;枝头上紫的杨梅,金的枇杷,红的桃子;祥云飘飘,仙乐阵阵,连七仙女也下凡摘蟠桃来了……把钱万强喜得从睡梦中笑醒过来。
  好梦刚醒,噩耗传来:老父亲仙逝了。说到老父亲,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疼。老父亲生前最疼的是他,最牵挂的是他,逝世前念叨最多最想见的还是他。老父亲病重期间,兄弟姐妹考虑到钱万强正在战天斗地,不忍分他心思,便没有告诉他。一听老父仙逝,钱万强拔腿就走,直奔而去。老天好像在故意考验钱万强,等他奔丧回来,走前好好的果树苗,居然十棵中枯死了八棵,犹如一盆冰水从头淋到脚,直惊得眼睛发直,手脚冰凉。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困难接踵而来。他精心饲养的肉猪相继出栏,但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卖掉一批,蚀本一笔。几批下来一算账,又亏了几十万元。剩下来的果树苗,虽经百般呵护,结果种下去时筷子粗,长了一年铅笔粗,并且叶黄枝疏,病病歪歪的。更要命的是前前后后投入产出相抵,竟亏了两百多万元。 (未完待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