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是我国番茄重点产区之一,已被农业部列入“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重点区域”。2017年,苍南县种植番茄3.95万亩,总产量23.2万吨,总产值8.2亿元。番茄产业已经成为苍南县农民增收和致富的农业主导产业。
推进标准化集约化轻简化,促进产业节本提质增效
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番茄标准化生产水平,苍南县同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番茄种子种苗、肥水管理、保温措施、病虫防治、整枝打杈、绑蔓点花等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并及时修订大棚番茄地方标准(DB330327/T 12-2016)。其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亩可节省劳力3.4工,一季番茄亩可节水10方,亩节省复合肥20公斤,同时优质果比例提高20%以上,增效显著。着力推广集约化育苗,重点示范和推广番茄集约化育苗技术。2016—2017生产季,全县番茄嫁接苗应用率从两年前的220亩跃升至1370亩。大力引进和推广轻简化生产机械,加快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应用步伐。两年来,苍南县相继引进了蔬菜自动化播种机、大棚耕整机、起垄机和小型水稻收割机等轻简化操作机械,加快了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应用步伐,有效推动了水旱轮作技术的发展,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
依托产业协会,提高产业服务水平
苍南县依托番茄产业协会,开展政策调研与宣传、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总结典型、专题研讨、展览展销、成果推广、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协作等,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并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协会成员间合作互利和生产互补,从而实现协会成员间的利益共享和发展共赢,切实推进番茄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苍南县非常重视农业品牌建设,相继出台了《苍南县农业品牌建设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苍南县食用农产品标牌标识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引导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使用统一标牌标识和追溯二维码,着力打造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实行农产品与农资经营单位信用等级分类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自觉执行标牌标识应用规范、农产品检测规范、生产档案记录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规范、生产基地环境整治规范以及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等“六规范”意识。同时,启用“苍农一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注册“玉苍”番茄集体商标,并设立相关使用准入门槛,要求上市农产品必须附加标牌标识和追溯标签(含二维码),进一步提升苍南番茄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