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七塘公路南边的周巷镇天灯舍村,靠近周西公路最北端的地方,有一处精品农业示范区。在这里,大片郁郁葱葱的枣园内,种植的全是从新疆引进的“天山雪枣”。这几天,压弯枝头的“天山雪枣”已进入采摘期。经过5年多的精心培育和技术攻关,周巷人吴国华和他聘请的专家团队已把骏万亿果蔬农场打造成了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新疆冬枣种植基地,吴国华也成为慈溪成功引种新疆冬枣的“第一人”。
引进“天山雪枣”做枣农
早些年,“70后”的吴国华在新疆做红枣加工和批发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是当地较为成功的创业者之一。2012年,他开始关注广受南方人欢迎的新疆鲜果。他注意到有“天山雪枣”美誉的冬枣等鲜果,经过长途运输,再经经销商、超市等多重环节,到消费者手上已是冷藏一周后的果实了,于是吴国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慈溪引种“天山雪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越新鲜,越难被模仿复制,这就是我种枣子的最大动力”。
说干就干。吴国华将从新疆购得的冬枣树苗带到了周巷,并聘请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育和试验。“水土不服”一直是新品种植最大的难题。原产地新疆因为有长时间的日照为水果提供充分的光合作用,是世界公认的“水果优生区域”。而慈溪的气候温湿、多雨。试种的头几年,吴国华的枣树一直不能成功挂果。但他毫不气馁:“如果这枣树在南方一种下去就能成功,也用不着我花这么大力气来搞试验了。”
为此,吴国华从浙江省农科院以及新疆、河北、陕西等多地请来多位农技专家,有的长期在周巷蹲点,有的定期来“把脉”,而他则常年跟着专家们在枣园里转,像个小学生一样讨教技术,像个小跟班一样协助打理,共同攻克难关。
做一个坚守“原生态”的农民
如今的骏万亿果蔬农场,350亩土地上种了近200亩的冬枣树,挂果率逐年提升,果子口味更佳。“与新疆产的‘天山雪枣’相比,我们改良的新品种皮更薄、水分更多,甜度也更高。”吴国华介绍道,今年冬枣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除了追求口感,更要得人心,所以我们坚持有机种植。”提到有机种植,吴国华开始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他们的种植之道。
在这里,基地主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从根本上促进枣树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存活率,调节果园的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在果园管理中,加强人工耕作,增加人工除草的次数。“每年,我们用在请小工拔草上的费用就是很大一笔。”吴国华说,还有一笔开支是请枣树“喝酒”。原来,这里的冬枣能即摘即食是有原因的。果园一旦发生虫害,也不喷洒农药,而是将白酒兑水后自制杀虫剂,从开花、挂果到成熟,做到无污染有机种植。
不忘初心,方得好枣。吴国华认为,“原生态、无污染、自循环”是他的种植操守,做农民必须在创新中不忘传承与坚守,这是一种智慧和担当。“树上有枣、林下养鸡、水中游鱼”,近两年来,吴国华又迈出了一大步,农场从单一种枣转向套种、套养。下一步,吴国华打算将农场建设成集采摘、垂钓、餐饮、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服务中心,向农旅结合发展。
陈利群 施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