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生 俞新尧
摩顶放踵 胼手胝足
钱万强是颗砸不扁烧不化煮不烂的铜豌豆,接连的失败,并没有摧垮他的意志。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面临船行险滩,不进则退的生死关头。现在退场,虽然亏了血本,但生活仍可无忧;坚持下去,很可能粉身碎骨,身败名裂。钱万强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说:“后退就是战场上可耻的逃兵,男人死也要有死的样子,宁可站着死,不能躺着活。”钱万强经过一番思考,认为自己这几年辛辛苦苦还是亏本,主要原因还是囿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法,大笔的费用都用在了人工上,要想发展,必须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必须建立“猪产肥-肥养草-草涵土-土补树-树荫草-草喂猪”的立体循环系统,这样既环保,又能提高猪和果的质量。
豁出去的钱万强果断地将房产和出租车公司抵押给银行,引进先进的处理猪尿粪的干湿分离系统,建立猪尿分离消毒后用高压泵引到山顶的自流灌溉系统。他还从省农科院请来各类专家。果树专家山上一转,泥土一捏一搓一看,诊断立出:土层太薄太浅,土质太瘦太干。并开出药方一个:坡改坎,深挖坑,堆基肥,厚培土,勤浇水。这个方子虽然才十五个字,却把钱万强折腾得七荤八素,不过倒为果树旱涝保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房子车子的抵押款很快就用光了,上百头母猪、上千头仔猪等着饲料,民工既请不到又付不出工资,更要命的是堆得像小山似的猪粪散发着漫天臭气,环保部门要求限期整改。钱万强又一次陷入了绝境。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钱万强等不及了。求人不如求己,没有人干,自己干。钱万强晨出晚归,披星戴月,自上而下,先由坡改坎,再在坎上挖坑。他先用锄头挖,但浅薄的黄土下是黄石块,一锄头下去,地没挖开,手上的虎口先震开了,他还是狠心地挖,但不管他如何用劲,一天也只能挖一两个。锄头不行,改用羊角锄,羊角锄快是快了,但实在太重,七八斤的锄头没挥几下就汗如雨下,腰酸背疼。好几次钱万强累得眼冒金星,晕倒在地。一天,他醒来后想起眼前的金星,一下子激发了灵感,他想到了一样东西——电钻。用电钻挖坑,力气省了三分之二,工效提高了三四倍,用了九九八十一天,钱万强终于挖成了720多个坑。
初战告捷,钱万强十分振奋。接下来要把山下堆积如山的猪粪挑到山上埋坑。他给自己定了个指标,每天必须挑三十担五千斤。这样的指标,别说像他这样的城里人,就是农村最壮的劳动力也是难以完成的,但钱万强必须完成。
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背负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他日复一日像一头驮重的骡子,挑着一二百斤的猪粪,躬着背,弯着腰,跋涉着;他像一头垂死的老牛,吐着沫,挣扎着,喘息着,挪移着;他像沙漠中快要倒下的骆驼,沉寂静黙,耗尽全身的积累和能量,坚韧地向沙漠的尽头走去。肩膀磨破了皮,皮和肉粘连在一起,钻心地痛,他找块厚布垫上;脚上起了血泡,化了脓,他找块纱布缠着;饿了,随便拔个番薯、萝卜啃啃;渴了,就着山塘掬几口浑水喝喝……肩上、脚下的皮破了又长,长了又破,终于结成了成片的痂,化成了厚厚的茧。
正当钱万强干得精疲力竭,人不成形之时,饲养员有急事回家了,百多头老母猪又临盆在即,一时请不到人帮忙。没办法,白天运肥,晚上喂猪,半夜清栏,凌晨还得给猪接生。为了保证母猪的健康,钱万强还得每天到一里路外的分水江里去挑来千多斤的净水。自己则喝着山塘里的浑水。暴雨过后,塘水更浑更脏,中间还漂游着蚂蟥,他寻出四只盛猪食的塑料水桶,洗净后一字排开当沉淀池。他已经没有了烧饭的时间和洗澡的力气,他的饮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烧一锅饭吃几天,榨菜和咸菜是他的主菜;他的衣裤泛着盐渍,又硬又臭又酸,身上积满了泥垢和疥疮,又痛又痒;头发和着蚤子大把大把往下掉,蚤子骚扰得他整夜睡不着觉。
过度的劳累,极度的透支,简陋的饮食,他时而疟疾,全身发抖;时而高烧,面如火赤;时而迷糊,时而清醒。他真正成了《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好象是大海里的孤舟,左也是漶漫,右也是漶漫,前不见灯台,后不见海岸,帆已破,樯已断,楫已漂流……他无数次昏倒在猪圈里。一次,他依稀见到了老父亲,父亲正慈祥地看着他,似乎在鼓励他站起来;他梦到了半年不见的儿子,儿子已经长高长壮了,正拎着他挑不动的两筐猪粪向山上飞去;他梦见了半年多不见的妻子,妻子依然年轻漂亮,但头上已爬满了白发……感觉到温暖的钱万强从梦中醒来,发现老母猪正紧挨着在给他取暖,厚厚嫩嫩的鼻子正在他脸上捱来擦去。
家里人已经半年多没见到他了,老婆兄弟姐妹来电,他每次都是九个字:我好的!我很好!请放心!这次大姐凭着女性的敏感,从九个字中听出了异常。同胞情深,第二天一早就直奔桐庐。乘车,摆渡,翻山,下岭,太阳落山时,大姐找到了倦卧在猪栏旁,瘦得不成人形的弟弟,眼泪便哗哗地落到了地上。“走!跟我走!回杭州去!”大姐二话不说,上去拉着弟弟的手就要求弟弟跟自己回杭。面对大姐不容分辩的口气,钱万强坚定地摇了摇他那倔强的头颅。一个要走,一个要留,谁也说不动谁,姐弟两人含着眼泪都劝说着对方。鸡叫头遍,钱万强没有答应;鸡叫二遍,钱万强没有答应;鸡叫三遍,钱万强还是没有答应。姐姐火了,你再不回去,钱家没有你这个兄弟,爸爸没有你这个儿子。钱万强哭着说:“姐,你就让我留在这里吧。在这里,我死也瞑目;回杭州我不甘心,死了也不瞑目。”话已到了这个地步,姐姐生气而无奈地让步了。
姐弟毕竟是姐弟,姐姐只好换了个话题,终于知道了弟弟眼前天大的困难。第二天天不亮,姐姐一路哭着回去了。第三天一大早,姐姐给钱万强打去了电话,说她已说通其余兄弟姐妹,她们都把房子抵押了,贷款即日可到。钱万强一听这个消息,病竟奇怪地好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新种的果苗终于长出了郁郁葱葱的嫩叶,猪业也出现转机,干湿分离系统进展顺利。但不久,资金又捉襟见肘了,钱万强再一次陷入了困境。钱万强这一代人,尽管家庭出身、个人际遇有所不同,但所受的教育熏陶基本相同。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变化,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有时还情不自禁地黙念着、低哼着那个时代妇幼皆能诵能唱的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菩萨”解难 “仙人”指路
我国古代有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他派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搬走了。钱万强的精神也感动了玉帝,玉帝派了一帮“菩萨”来解难。
一天,猪断粮了,它们开始骚动,有的叫,有的咬,有的拼命跳出猪栏往外跑,怎么拦也拦不住。该借的都借了,怎么办?尽管不情愿,但还是想到了银行,从早上到下午,县城的银行钱万强跑了个遍。但工作人员的回答也一样坚决:除非有人担保,否则不可以!钱万强思来想去,想到了几天前刚认识的桐庐县农业局余局长。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打通了余局长的电话。因由一讲,余局长10分钟不到就赶到了银行,也不多说话,提笔便在担保书上签了自己的大名。
尽管债越欠越多,由于农场渐具模样,倒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来指导的大小领导也多了起来,指导意见也提了一大堆,临走都拍拍他的肩膀,来一句“好好干!”一天,又来了一位戴着眼镜,派头实足的领导。陪同人员介绍,这是杭州市农业局的邓处长,钱万强拘谨而认真地作了工作汇报。听完钱万强的汇报,邓处长既没有指导意见,也没有鼓励他好好干,酒不喝饭不吃,笑脸也没有一个就回去了,把钱万强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哪知第二天一早,钱万强便接到了邓处长打来的电话:“我了解过了,按照有关规定,我可以向银行贷款30万元,月息是五厘。你向别人借的利息是一分。我去银行贷款给你用,利息仍是五厘,你把欠别人的钱去还掉点,这样可以少付点利息。我只能帮你这么多,请谅解!”听完电话,钱万强哽咽了。当时的3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公务员一年的工资不过万把元。如果钱万强的农场倒闭了,邓处长这辈子得跟着钱万强成赤贫户!那年头,社会上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各种误解,甚至很难听的说法,钱万强亦以为然。原以为余局长是个例外,谁知又碰上邓处长,内心由衷地感叹:共产党好啊!共产党里好人多啊!
钱万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感动了他的朋友圈,他们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好几位还抵押掉了房子,大家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一次,他向一个多年不见,自己也觉得唐突的朋友借钱,开口就是20万元,哪知朋友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钱万强上门取钱,朋友非常内疚地告诉他,凑来凑去只有16.5万元,其余的再想想办法。不过有个条件,“下周五我儿子结婚你得来”。朋友儿子婚礼那天,朋友怕钱万强忙着回去,再三叮嘱他不要走。婚礼结束,朋友递给他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大大小小的贺礼红包。钱万强又一次感动了。各路“菩萨”的解难,给了他无比巨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强大精神支柱。
由于“菩萨”解难,牧场的分离、灌溉系统相继建成应用;摩顶放踵,猪业实现大吉;胼手胝足,树上硕果累累。但困难和问题仍层出不穷。桃梨丰收,没有销集渠道;猪业大吉,涛声依然如旧;好比姑娘虽娇美,但披着面纱,养在深闺,无人相识,哪能婚嫁。钱万强只好把它们拉到大街上去卖,结果卖出一地鸡毛,挑东城管来抓,逃西工商去赶,并且谁都可以向他罚款,他只好打一枪换个地方。顾客和钱万强,好像牛郎和织女,你思念着我,我思念着你,但总是碰不着面,见不到影。这使得钱万强很苦恼。这时候,一位大学里来的“仙人”告诉钱万强,有个地方没有工商,没有城管,也不会罚款,有的是识货的高人。钱万强一听,眼睛发光,立马雇了几辆大卡车把它们运到了“农大”,就是现在的浙大华家池校区叫卖。华家池毕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东西往那里一放,不少人眼中就发出了光芒。这一卖,他的水果就卖出了名气,卖出了市场。
第二位“仙人”来了,他叫钱万强先免费把猪肉送到大宾馆试吃。这一招着实是灵,不久,订单便不断飞来。一天,农场来了位西装革履,挺着个大肚的奇怪中年人,东晃西转,转遍了整个农场,还不时拿根小木棍在蕃薯蔀头插来插去捣鼓着。工作人员问他,他也不多讲,只是很客气地笑笑。直到临走,他找到了钱万强,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告诉钱万强,他已对农场作了全面考察,猪的饲料很绿色环保,施的全是农家肥,要求当天签合同把猪肉卖给他。原来这是一位从香港来的客人,他从大宾馆吃到钱万强养的猪肉,辗转打听一直寻到桐庐万强农庄,经实地考察,与钱万强签下了长期的、固定大额供销合同。猪业终于大吉,产销不愁,但获利依然不多,沉重的债务还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第三位“仙人”来了。这位仙人就是当时我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视察了钱万强的农场,听了钱万强的汇报,察看了周遭形势,他指点道:“你这里景致特独,农场也颇具特色,要想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三产,比如可搞点观光农业,以此推动一产更大发展。”一语点醒梦中人。钱万强说干就干,边设计边筹款边建设,不到半年,集餐饮、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万强农庄”开门迎客,朴素简约的木屋,风光漪旎的风景,地道淳厚的土味,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开业就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多年不见的笑容,终于爬上了钱万强的脸庞。
更让人欣喜的是,政府要在毕浦建电站了,并且说建就建,还很快建好了。昔日的乱石滩成了波光鳞鳞,一碧万倾的人工湖,给了本来已十分美丽的万强农庄增添了无限的风光和灵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