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做给你看 带着你干

——我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精准化简述

  根据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四个课堂”同步建设的要求和农民能力本位建设的现实需求,省农广校着眼当前我省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需求,突出农民培训的实践教学和基地实训,在全省启动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体系建设的意见》,到明年底,全省县级农广校实训基地覆盖率将达到100%。目前,我省农广校系统共建立了170个实训基地,110所农民田间学校,全省农民培训形成了一个产业有特色、技术有支撑、基地有作用的良好格局。
严格标准 合理布局
  今年5月,农业部公布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台州市农广校成为我省农业系统唯一入选基地。近年来,该校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方法,将理论同实践有机结合,围绕该市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先后建立了西瓜、茶叶、杨梅、西兰花等14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将培训下沉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2015年3月,省农广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省级实训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明确了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建设标准、认定程序和运行管理机制。省农广校围绕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中职教学专业设置,以设区市为统筹,结合各县(市、区)的产业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选择当地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品牌建设等较为突出的基地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对象。
创新模式 动态管理
  玩手机也要教?没错,教一教还很有必要。
  今年5月,在新昌县举行的新型职业农民(蔬菜)培训班上,专门开出了一门课程,系统地教农民“玩”手机,从移动版农民信箱、涉农微信公众号和APP到社群营销,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
  课堂上,新昌县蔬菜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吕文君一面示范着如何注册开通移动版农民信箱,一面讲解着农民信箱的功能。“这里是买进卖出,可以发布自己的买卖信息;这边是政策文件,可以了解补助政策;这里是技术咨询,碰到问题可以询问专家……”紧接着,吕文君还推荐了“公益植保”“农业技术服务咨询”“老田微农技”等微信公众号,以及“益农宝”“浙江植保在线”等APP,详细讲解了各平台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这个挺实用的,这次学习收获不小。”学员们对这堂“移动互联网+农业”课程反响很好。来自该县羽林街道枫家潭村的蔬菜种植大户谢钦波说:“上这课既兴奋又累,我是一句话都不敢遗漏掉,最后手机都用没电了。”
  吕文君还面对面建立了“新昌蔬菜”微信群,群员以县内蔬菜种植大户为主,也加进了包括绍兴市首席蔬菜专家吴爱芬在内的部分农业专家。新昌县老梅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伯良在群里上传了西瓜苗的图片,询问西瓜苗得了什么病,吕文君马上进行答复。梅伯良一次都没跑,就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新课程的效果立竿见影。
  近年来,我省探索出了一条“专家引领+基地实践+伙伴互动+跟踪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路,基地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战略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培训需求以及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好的的经验做法等。
  对经过认定的实训基地,省农广校实施动态管理,由认定单位与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实训基地负责教室、住宿、餐饮、实训等环节,县级农广校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市级农广校负责业务咨询与指导,省级农广校负责定期督查和抽查,形成了省、市、县农广校与培育基地四级培训管理机制。
对接需求 提升产业
  今年3月,遂昌县北部4个乡镇45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享受了一次美丽、实在并充满前景的培训之旅。“以前种地,就是继承父辈的经验,上粪浇水,施肥打药,农作物长不好,从没想过会不会是土里缺什么。”遂昌县小水家庭农场主祝小水说。自打连续参加了3期由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祝小水观念完全变了,他开始在自己承包的50亩红提园里运用新技术,抓规模生产,选择优良品种,实施无公害农业生产,成为当地有名的红提种植大户。
  像遂昌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前我省还有很多,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承办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临海羊岩茶场承办的茶叶生产加工培训班,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承办的柑橘反季节栽培培训班等,都让许多农民收获良多。
  从今年起,省农广校还着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在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开展高级农民研修生培养试点工作,分茶叶、桃梨、杜鹃花、食用菌四个类别,采用“小班化、分段式、重实训”的教学模式,围绕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分阶段对重点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培训,为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目前,实训基地不仅广泛用于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技人员培训、年轻农业干部培训等,还为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教研教学活动提供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