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农业两区建设特刊

借力智慧手段 做强特色产业

天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   近年来,天台县依托农业“两区”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更加稳健。目前,该县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1万亩(其中综合区3.55万亩)。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四年稳步提升,2016年综合评价得分在全省排名第47位,比2015年上升10位。
    推进资源“大集聚” 做强发展平台
      出台优惠政策,资金保障到位。目前,天台县已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专项资金5897万元,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质量、强化功能区管护,守牢全县粮食安全生命线,2017年计划投入1441.4万元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4414万亩。积极争取、整合中央、省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2015年,该县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2016年将新争取的首批省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资金1000万元,全部用于园区建设。至今共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7亿元。2016年底,该县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首批10个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创建单位之一,规划建设规模2.3万亩,3年投资5亿元,主要发展“健康蔬菜+养生药材”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浙江省健康养生示范区。
      创新流转模式,土地保障到位。鼓励和推动现代农业综合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三级流转”模式,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园区,园区再流转给经营主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村级为单位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对个别不愿流转的农户,采取土地置换的方法,努力使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截至目前,该县已在平桥、街头两镇26个村实现土地流转1万余亩,有效保障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要。
      强化招商引资,主体保障到位。积极探索“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外引外、以工带农”等方式加强招商宣传,编制一批符合天台县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明显的大型农业招商项目库,吸引了70家农业企业入驻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人才、原料等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涌现了本心蔬菜、藤原家酵素、太空农场、九穗儿葡萄种植园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2017年,该县又新引进宁波大龙水培蔬菜、振泽现代农业2个重大农业招商项目入驻园区,下一步将做好农创小镇项目的推介和航天育种项目的对接。
    注重服务“大提升” 提升工作成效
      把牢“智慧”方向,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和支持服务主体引进先进设备,提升服务能力。依托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扶持天台县繁盛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智能控制育秧中心,占地2376平方米,采用先进的叠盘暗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拥有全省最先进的自动控制集中育秧设备,包括108平方米的自动控温控湿出苗房、2条全自动加长播种流水线、自动控制上土机,今年已为2.3万亩水稻田提供育秧服务。积极探索新型农机的引进与推广,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全县共引进植保无人机4架,每架每天能完成近50亩的病虫害防治,具有高效率、省农药、喷洒均匀等诸多优势。
      注重“智慧”引领,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投资350万元,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县、满足天台未来农业信息化需求的现代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拥有可视化生产监控、测土配方、远程专家诊断等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地理信息、网上办事等系统,以及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远程科普教育、农业灾害预警等系统。下一步,该县将重点引导台州市林科院天台基地、台州市农科院天台基地等6家企业安装可视化生产系统,直观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并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控制相关设施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依托测土配方系统,在田间地头直接帮助农户进行地块种植选择和施肥指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发挥“智慧”作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该县中国大众电商创业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年网络销售总额百亿元、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第七位的“互联网+”优势,建设天台原产地农特优电子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天台产业带,还加强农业企业与全县3万余户电商经营户和10个淘宝村的沟通协作,推广O2O等农产品营销模式,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与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省内首家大型绿色农产品物流园,依托“互联网+”,推动天台县涉农商贸流通体系转型升级,促进天台县绿色农产品的销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计划2018年底建成投用。
    聚焦优势“大绽放” 促进农业增效
      实现“种得好”。依托喷滴灌系统、大棚设施栽培、农业互联网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和生产模式,实现节本增效、高产生态。如该县浙江本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现总面积887亩,建设智能玻璃温室600亩、单栋智能温室400亩,这些蔬菜种植智能大棚透光率最高可以达到95%,可根据需要实现三层膜覆盖,还配备风机和湿帘,能自动控温、控湿,确保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在控制范围内,因此实现了反季节种菜,提升蔬菜种植效益。2016年,出产丝瓜500吨,大小黄瓜1200吨,西红柿600吨,茄子、莴苣、芹菜等900吨。
      实现“管得好”。通过农产品追溯、畜牧智慧监管等现代化技术平台,实现全过程规范、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良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者、消费者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正向监控、逆向追溯,近几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维持在99.9%以上,今年首次达到100%。自主建成“天台县农村能源监管系统”,实现沼液异地配送数据、图像即时上传,车辆GPS定位和罐体液位数据实时传送,通过网站和业主手机短信告知实时配送数量,接受社会监督,有效促进沼液配送实打实有效开展。以财政适当奖励方式建设智能防控项目,全县129家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在养殖场大门口、养殖区及污染治理关键位置分别安装高清视频探头,可实时记录卫生防疫、消毒、养殖污水储存和排放的过程。
      实现“卖得好”。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鼓励生产主体利用天台网购城、中国淘宝·天台特色馆等平台,推进电商换市。天台小狗牛、天台乌药、天台山云雾茶等知名特色农产品纷纷进入平台销售。在全县高达100多亿元的网络销售“蛋糕”中,农产品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周泓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