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融合之势更强劲

——从农博会看浙江农业产业振兴之三

  •   □本报记者 杨凌紫/文
      叶 敏/摄
      在今年的浙江农博会上,6个全产业链馆、休闲农业馆等相关场馆成为亮点,广受关注,充分展示了我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近年来,我省在产业融合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及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孕育出不少农业新业态,增强了农业发展新动能。
    产业链夯实融合根基
      在今年的浙江农博会上,湖州丝绸、绍兴茶叶、宁波水稻、台州柑橘、嘉兴生猪、丽水食用菌等6个全产业链展馆,从品种、生产过程到加工营销、产业衍生品,以实物与虚拟结合的方式展现全产业链各环节,备受参观者关注。
      茶袜、茶保健品、茶面膜……走进绍兴茶叶产业链展区,记者看到了一片茶叶的精彩蝶变。“茶叶由喝发展到吃、穿、玩等,传统茶产业融合二三产,找到了更大的升值空间。”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此次带来的茶产品。“公司过去只生产春季名优茶,夏秋茶没有利用起来。近年来,公司在生产春茶的基础上,采摘夏秋茶,提取其有效成分,加进棉纱、蚕丝里面,做成丝巾、毛巾、内裤等茶丝织品和茶纺织品,剩余的茶渣则加工成蚊香等产品。此外,公司还建设了农业小镇,发展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马亚平告诉记者,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基地亩产值提高了2000元左右。
      用猪粪生产的有机肥很常见,但用猪粪加工成的鞋跟、农用地膜你见过吗?在嘉兴生猪产业链展区,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带来的猪粪加工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公司在猪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猪肉加工、产品销售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对猪粪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碳化设备将猪粪加工成煤球、生物炭、氨基酸生态液体肥等。”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的周振峰向记者介绍道,产业链提升后,既解决了猪粪污染环境的问题,也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省以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按照纵向延伸、横向联结的思路,以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为带动,开展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创建工作,累计建成包括安吉竹木、温岭水产、慈溪蔬菜、龙泉食用菌在内的39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100亿元。这些产业链的建成,为农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旅融合打造新载体
    “妈妈你看,我现在‘到’安吉了,摆摆手又‘到’余姚了。这些村子真美,下次你带我去玩。”在休闲农业展区的互动魔方前,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对妈妈说。虽然只是虚拟观景,但魔方展示的我省2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美景,还是勾起了许多市民去实地游玩的兴趣。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的新业态,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在农博会上,记者发现了一张浙江休闲农业地图,其中展示了我省11个市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记者从地图上看到,“农业+旅游”在开化县百花齐放。据了解,近年来,开化县对低产值的农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重点推进池淮中兴农场、张老拐家庭农场、睦山农蓝莓园、音坑汶川口“开化·国家公园”跳动音符创意农业园等建设。这些农业园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体验等于一体。此外,开化县大力推进开化龙顶茶园建设,形成了大龙山茶园、中山堂茶园等10个“茶旅一体”的美丽茶园,配以骑行漫步绿道,让游客在观看开化龙顶茶生产加工的同时,还可以体验采摘、制茶等,将茶产业做活、做出旅游价值。
      记者从省农业厅产业处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挖掘农业文化,把农业文化遗产展示、民俗节庆体验、特色小吃品尝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内涵,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快速成长。同时,优化休闲农业发展机制,引导各地加强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停车、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休闲农业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
      目前,全省共创建了20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县和36个省级示范乡镇,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区(点)3818个,带动就业21.5万人。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5亿人次,产值293.9亿元。
    产村互动拓宽振兴路
      当下,一个个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模式,在我省农村逐渐落地成为魅力十足的新景观。
      潺潺的溪流、洁净的道路、标准化建设的茶园、环境优美的养猪场……在农博会的生态循环农业区块,一座巨大的模型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参观。这个模型展示了龙泉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产业融合、产村互动的面貌。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龙泉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脚下,是近几年我省建成的107个现代农业综合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9万亩,其中,农业产业面积2.9万亩,去年亩均产值超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园区布局了粮食、茶叶、水果和生猪四大产业,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按照打造全产业链要求,配套建成农产品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点,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园区按照精准化投入、清洁化生产要求,配套建成有机肥加工厂、沼液池和废弃物回收体系,推行生态循环模式,全面实施“肥药减量工程”,实现养殖排泄物零排放,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全部回收利用,打造美丽田园。
      同时,园区还和周边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集中整治和垃圾分类处理,整体建成3A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打造的良性互动。园区吸引了不少工商业主、大学生入园创业,累计投入工商资本5.6亿元,建成大学生众筹青创园,带动200多名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就业。
      我省农村地区近年通过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持续探索,使农村逐渐焕发新面貌、呈现新气质,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着我省农民生活方式呈现出新气象。在浙江各地,“因产而兴”的农民不仅增收致富的步子越迈越大,其栖息的家园也日渐变为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乐园。
    市民在休闲农业展区体验体感摄影。
    丽水食用菌产业链馆。
    湖州丝绸产业链馆展出的蚕茧、蚕丝艺术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