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文/摄
可以人机对话的智能导览机器人、能直接“闻到”电影中瓜果蔬菜气味的“神奇宝匣”、无需遥控器就能给果树施肥的植保无人机……在本届农博会的浙江新农都会展区,许多农业“黑科技”吸引了观展者的眼球。
与往年相比,本届农博会的“科技”与“创新”元素大大增加。用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蔡元杰的话说,科技元素的增加是本届农博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风潮席卷全球,作为传统产业的农业也不甘落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农业种养技术、生产加工设备等。
“智慧+”大农业网罗万象
今年是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三年参加浙江农博会。去年他们在现场展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能通过智能设备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测,今年他们带来了该系统的“升级版”。据企业现场展示负责人陈炫亮介绍,今年的云平台系统不仅对数据中心进行了升级,而且拓展了农村经营和生态循环应用模块。“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服务,目前在农业生态监管、畜牧业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村公共服务等涉农领域都有广泛运用。”陈炫亮说。
展区有一棵神奇的文旦树。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树上连接了各类传感器、智能装备,通过电脑终端可以看到树的健康状况,掌握土壤、水质、病虫害等数据,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的精细化管理。
在位于农创客展区的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公司展位,一座缩小版的现代化鱼塘动态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负责人吴佳梁告诉记者,这座鱼塘最大的亮点是运用了一套高科技的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实现了尾水零排放。“不同于传统露天鱼塘养殖模式,我们公司运用“物联网+生态渔业”的方法,对鱼塘进行重新改造,不仅能轻松养鱼,而且鱼养得多长得快,不用化学农药。”吴佳梁说。
据介绍,目前这家公司在湖州南浔区已建立200多亩示范养殖塘,与传统鱼塘养殖模式相比,同等面积下的养殖效益可提高3至5倍。
近年来,我省通过现代农业数据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物联网建设,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2017年成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示范省。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建成6351个益农信息社(村级信息服务站),依托村级信息服务站受理便民服务1876.6万人次,涉及金额3.41亿元,涵盖网上商品代购、农产品网上营销等电商服务,成交金额达10.27亿元。
“装备+”新农业更新换代
植保无人机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大田播种、农药喷洒等领域。但由于果树植株高、普通无人机作业穿透力不够等原因,植保无人机在果树植保领域一直没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这次农博会现场,杭州瓦屋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全智能植保无人机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这款无人机前期科研投入达200万元,重点改造了传统无人机的农药喷头,并且采用了自主设计开发的飞控软件,搭载了智能电池,作业穿透效果很强,还实现了全智能操控,精准施药。”公司总经理陈立钢介绍说。记者了解到,这款全智能无人机是首次公开参展,目前尚未对外销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这款无人机的后续上市信息。
在新农都会展中心一楼的室外农机展示区,一台“袖珍”设备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无农药移动臭氧喷雾机,可用‘水’代替农药,用‘水’杀菌”。”台州市龙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昌国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水能代替农药杀菌?面对记者的疑惑,翟昌国告诉记者,这水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臭氧水”。移动臭氧喷雾机利用臭氧能消毒杀菌灭幼虫的原理,通电后利用高科技电子装置,制造出适当浓度的臭氧气体溶入水中形成臭氧水,直接喷射在农作物的根茎叶上进行杀菌。
“一台机器能辐射周围80至100米的果蔬。与其他消毒杀菌剂相比,臭氧性能极为活跃,其杀菌速度是氯气的600至3000倍,溶在水中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它能消毒、杀卵、杀菌、灭幼虫、灭弱体虫,杀灭率达99%以上,但不烧花烧果、不污染土壤和空气,分解后转化为水和氧气,无任何污染和副作用。”翟昌国说。
“机器换人”是实现农业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和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省。近5年,全省共使用省级以上财政购机补贴资金近13.98亿元,并创建15个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引进农业自动化流水线、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
“生活+”微农业别出心裁
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不仅改变了规模种养业和家庭农户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颠覆了原有的农业产业格局,更是给千千万万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变革。
在杭州云锄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放着一款新奇的智能花盆。据企业营销总监王海介绍,这个智能花盆内置滴灌设备,通过该公司研发的“超植”都市云种植系统,用手机APP远程控制就能给植物浇水、施肥等。如果植物有了健康问题,还能在APP中直接在线咨询农业专家。“我们颠覆了传统的家庭种花模式,构建了一套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种植系统。种花人只需要保持设备中有水有肥,即可随时随地照料。”王海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超植”系统还可以随时通过云端查看小范围的环境数据,比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PM2.5、甲醛等环境状况,并据此调整种植模式。
提到茶叶,一般人想到的肯定是用来泡茶。但在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的展台,茶叶除了泡茶喝以外,还被做成了茶点心、抹茶牙膏、抹茶面膜。“我们公司投入数千万元从国外引入先进制茶机器设备,在绍兴有1万多亩茶叶生产基地,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抹茶生产企业,与肯德基、星巴克、好丽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企业现场负责人黄帅告诉记者。在现场,记者碰巧遇到了省种植业局的茶叶专家。专家说,要生产出优质抹茶,对茶叶的栽培采摘、加工环境、制作流程的要求非常高。这家企业生产出来的抹茶在国内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准。
近几年,我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精准定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工艺的应用面,连续3年累计完成建立“五大”主推技术示范点276个,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