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田园创业更美好

——从农博会看浙江农业产业振兴之六

  □本报记者 李军 文/摄“农创客”“青农人”“巾帼创业代表”“少数民族创业代表”……走进2017浙江农博会新农都展区,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汇聚了各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还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农业创业,在我省农业领域掀起了创业创新热潮,他们逐梦在农村广袤田野,不断助推我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农业强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双创”好土壤
  “我们的稻米在农博会上获得了‘2017浙江好稻米金奖’!”在浙江农博会“农创客馆”,一见到记者,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大学生“农创客”陈小东就迫不及待地报了这个喜讯。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摸索创造出的“水稻+水产+瓜果”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实现了“百斤鱼、百斤瓜、百斤菱、千斤粮、万元钱”,综合效益显著。近几年,“三羊”公司在稻米的产品深加工、市场拓展、品牌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陈小东说:“这次在农博会上展示的精加工‘硒锌关爱宝宝有机大米’,就是新开发的产品,受到了不少家庭主妇的欢迎。”
  陈小东感言,自己一路成长离不开农业部门的培育与帮助,“这次特别要感谢省农博会为我们‘农创客’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展示平台。”
  成立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举办全省“农创客”能力提升培训班、浙江省“农创客”“资本相亲会”……自2015年启动“寻找百名大学生‘农创客’”行动以来,我省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多种途径,深化“农创客”培育工作,“农创客”一词更是被写入了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农博会专门设立“农创客”馆,举办“农创客”小镇招商专场活动,为“农创客”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省涌现出一大批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的“农创客”。目前,我省已有1600余个“农创客”,“农创客”现象正成为我省农业创业创新的重要标识。
  政策马力足,培育好土壤。针对农村创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一系列痛点难点,近年来,我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扶持,精准施策,农村创业创新开启了新局面。在诸多努力下,如今,我省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农业农村这片热土上创业创新,挥洒汗水,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引擎。
农村“双创”掀热潮
  “今年农博会真是来对了!开幕才半天我们就卖完了从遂昌带来的300个‘黄米粿’,生意非常红火!”在浙江农博会“妇联馆”,首次参加农博会的遂昌牡丹坊文创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中霞指着自己摊位上的遂昌长粽、竹艺手工品等产品告诉记者,除了“黄米粿”外,这些产品杭城市民都很喜欢,大家抢着买。她说,公司自今年3月注册成立以来,以“旅游+农业+加工”为经营模式,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上个月,公司利润达20多万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巧手丽人”,赵中霞说,农村创业前景广阔,她要“扎根”农业,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
  无独有偶。在农博会的“畲族风情馆”,畲族村出产的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畲家十大碗”特色菜、行销西域民族地区的畲乡精品茯砖茶、利用秸秆木屑等农业废弃物制作的环保新材料等,集中展示了畲乡人利用民族元素开展创业创新的喜人成果,吸引了众多逛展市民驻足流连。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前,我省掀起了一股农业创业创新热潮,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业主体素质越来越高,涉农领域也越来越广。像近几年我省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农创客”们,他们不仅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还带动当地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在浙江农村“双创”大军中,不乏巾帼的风采。据统计,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4家,“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12家,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多家,“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400多家,县级以上巾帼示范农家乐640多家,一大批农产品经纪人、农业女能手、农村电商创业女性在现代农业中大放异彩。
“双创”走出新路子
和往年一样,今年浙江农博会的“共青团馆”人气依然火爆。“这两天很多人来咨询我的月子鸡蛋,有意采购的人不少。”在“共青团馆”内,嘉兴市天篷农业休闲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学生“农创客”高磊燕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0后”,她瞄准高端孕产妇市场,在家乡开办“月子农场”,把“月子文化”融入鸡蛋营销之中。“近几年,借‘互联网+’的东风,我的‘月子鸡蛋’卖得越来越红火,1只鸡卖到398元,15个鸡蛋卖到198元。”她自豪地说。
  “农创客”胡重九以植物组培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成功推广了蓝莓、白及、树莓、软枣猕猴桃等10多个品种,并开发出牙膏、护手霜等相关衍生日化品;“农创客”陈立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植保无人机,突破了果树无法有效飞防的难题,实现了全自主飞行、全方位着药,且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并建立了飞防大数据系统,为果树定制全方位植保方案,果农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农创客”许鑫瀚采用生物工程快速繁殖浙江三叶青种苗,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收益颇丰……近年来,我省大学生“农创客”们通过精品种养、农产品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农业物联网、社会化服务、农村大数据和智慧农业等途径,走出了农业“双创”的新路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在我省,以“农创客”为典型代表的创业创新主体,通过加大现代要素投入,灵活地将新理念、新方式、新手段、新模式运用到农业领域,促进了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积聚我省农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今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当下,农业“双创”迎来了更大发展机遇。可以预见,在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会有越来越多敢闯敢拼的有志之士投身农业,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