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三年试点交出优秀答卷

衢州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样本

  □本报记者 杨凌紫 通讯员 余文忠 刘一奇
  全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肥药减量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走在全省前列……在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3年后,衢州市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11月26日至27日,由农业部生态总站副站长高尚宾、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骆世明和省农业厅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衢州市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认为,衢州市高质量地完成了试点建设的各项任务,组织领导有力,政策保障给力,机制创新得力,探索了在全国具有领先性、创造性的“开启模式”“集美模式”等典型经验,试点创建成绩优秀。
创新机制生态循环路子明
  近年来,衢州市通过探索建立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农业节水机制等,形成了一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微样本”。“对于一些上规模的养猪企业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猪粪、猪尿。我们公司探索的‘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模式,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为增收开拓了新路径。”11月26日上午,记者随专家组来到位于龙游县小南海镇龙丰村的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朱有标自豪地说。“开启能源”的实践经验,被当地总结为“开启模式”,这样的生态循环、农牧结合模式在衢州还有不少。“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农业园区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区域中循环的常山“大公模式”,“养殖场+种植基地”主体小循环的龙游“吉祥模式”,沼液膜浓缩高效利用的衢江“宁莲模式”,异位生物发酵床降解的江山“石明模式”,等等。正是在这些因地制宜探索的新型模式的助力下,目前衢州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
  病死动物无害化新机制的建立,使衢州彻底告别了病死猪乱丢弃的陋习。从2014年开始,龙游、衢江、江山、柯城等县(市、区)分别建成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并投入运行。龙游县率先开展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试点工作,探索出“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智慧监管”的“集美模式”,实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县域全覆盖。
  为促进农业节水,衢州市全面推行畜牧业高效节水设施应用,推广水旱轮作、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等农作制度,推进水、土、作物资源连片综合开发,初步建立了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依托、微喷滴灌管网系统为重点、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节水机制。
  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衢州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初步建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机制。2016年,全市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80.4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5%。
  注重机制创新,实行多措并举,采用整建制推进,衢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释放出强劲活力。
田园清洁美丽乡村气象新
  农田是最大的风景,农业是最大的生态。如何让农田长期保持清洁?衢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田间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引导广大农户控制农药和化肥用量,开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使乡村、田园展现全新面貌。
  “农药瓶,100毫升以下的每只0.2元,101毫升至300毫升的每只0.4元,301毫升的以上每只0.7元……”11月26日下午,记者在开化县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归集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和分类处置收集到的农药包装废弃物。
  近年来,开化县全面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有偿回收工作。“废弃农药包装物有偿回收改变了农民以往将废弃包装物随便丢弃于池塘、河沟、田边的习惯,降低了农药包装物内残留农药污染水质、土壤及生态的风险。”开化县农业局植检站站长吴勇军说。
  目前,衢州市、县两级均出台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全市建立乡镇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点307个、县级归集中心6个、市域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1个,构筑了全覆盖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2016年,全市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511吨,回收处置率达82%。
  “大肥大药”的农业显然不是生态循环农业。为推进肥药减量化,衢州市以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服务为支撑,以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为重点,初步建立起肥药减量化长效机制。同时,组织力量开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情况调查,设立110个土壤污染监测点,初步摸清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情况。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分类治理。该市在衢江区、常山县分别建立了面积为100亩的土壤污染修复试验基地,引入全国顶尖的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开展“植物萃取”技术攻关,以期通过最新科技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成效。
产业融合生态经济优势显
  生态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衢州市注重推动生态农业与放心农业融合,与乡村旅游融合,与“互联网+”融合,使生态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文明的重要支撑。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11月29日下午,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衢江区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了题为《发展放心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发言,这是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唯一在大会上做交流发言的单位。近年来,衢州市加快农业“两区”绿色化发展,培育生态型家庭农场,全区域、全产业链打造放心农业,尤其是衢江区形成了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诚信、农业标准生产等放心农业八大体系,涉及生产、销售、政府监管三大方面,不仅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也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提升树立了标杆。
  以生态做资本,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把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耕文化、生态循环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衢州有自己的办法。
  记者在位于衢江区高家镇的衢州佳苑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看到,奶吧、餐厅、滑草场、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目前,基地已建成1.6万平方米标准化联体牛舍和产品展示中心、仓库、道路及绿化配套设施。在做精一产、二产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奶牛、牛奶、牛文化’,打造集参观、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荷鹭风情小镇’。”公司负责人阮国宏说。
  生态农业助力,衢州市“美丽经济”硕果累累。江山市、开化县先后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衢江盛世莲花等4个农业观光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6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获评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6年,该市累计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区(点)354个,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收入达24.7亿元,比2013年增长85%。
  在政府的强力引领下,经过广大经营主体的积极探索,衢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之路越走越宽广,一个个盆景正在成为一片片风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