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及分布:“小黄皮洋芋”是仙居传统马铃薯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该县广度、上张、官路等乡镇,由于产量低,目前种植面积很小。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40厘米×50厘米,分枝中等,叶绿色。结薯较散,薯块近圆形,表皮光滑,淡黄色,芽眼较深,肉黄色,品质糯且细腻,食味佳。薯块小而整齐,直径3-4厘米,单株结薯15个左右。喜光不耐湿。迟熟,播种至初收100~110天。亩产量750~1000公斤。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
2.120日玉米
来源及分布:仙居农家优质玉米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目前仅在该县上张乡奶吾坑村有零星种植。
特征特性:植株高大,叶平展,株高267.3厘米,穗位高134.4厘米,茎秆较细,次生根多,抗倒伏较好。果穗长锥形,每穗结籽10-12行,单穗重约160克。籽粒黄白色,马齿型,千粒重277克,出籽率85.4%。食用品质好,粉质糯。迟熟,不耐旱,怕渍,喜温光,抗病性好。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产量偏低。
3.红筋园荚金豆
来源及分布:仙居县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该县上张、广度、官路等乡镇。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长3~4米,生长势强,分枝较多,花冠粉红色,嫩荚长圆条形,稍扁,浅绿色;老荚表面均匀分布粉红色条状斑点,单荚果重约10~15克;籽粒褐色有黑色弯曲状条纹,百粒重28克。中熟,出苗后约50天可采收,嫩荚纤维少、嫩、味甜、品质佳,喜温暖,怕寒,又不耐高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钾多、不缺磷的微酸性土壤,忌与豆科作物连作,亩产鲜荚1000~1500公斤。
4.独自人芋
来源及分布:该毛芋品种系仙居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该县官路镇,由于产量低,目前种植面积很小。
特征特性:株高150~200厘米左右,分蘖中等偏弱;叶绿色,长60厘米,宽55厘米,叶面光滑、绿色,背面浅绿色,叶缘无缺刻,叶柄绿色。母芋呈长椭圆形,芋皮褐色,肉浅粉色,单芋重900克;单株结子芋8~12个,总重约500克;以食母芋为主,子芋也可食。该品种迟熟,耐热,耐旱,不耐寒,抗病性强,全生育期200天左右,亩产1300~1500公斤。
5.黄肉狝猴桃
来源及分布:野生狝猴桃品种,是该县上张乡苗辽村村民陈友福于2007年在海拔1200米高山上发现的,现已将母树进行保护。
特征特性:该品种的猕猴桃树长势旺盛,枝梢粗壮,叶背面有茸毛,10月成熟采收,果实呈长圆柱形,平均单果重50克左右,最大果重100克,丰产性好,果皮黄褐色,果面光滑,茸毛少;果肉金黄,维生素C含量高(据省农科院测定含量为116.3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7克/100克),钙、铁、锌、硒含量高,肉质细嫩汁多、风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品质特优。
6.黄花菜
来源及分布:别名“金针”,系农家品种,属百合科摺叶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现在该县朱溪、下各、横溪、白塔、上张等乡镇有零星种植。
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狭长,花苔由叶丛中抽出,苔高80~120厘米,每一花苔陆续开20~60朵花;对环境要求不高,耐瘠、耐旱、耐荫,在坡地、沙滩上均可生长。5月下旬-6月上中旬开始采摘,采收期可达50天以上。种植后可连续采收多年,盛产期每亩可采收折干花5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