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生态养殖、网络销售、休闲垂钓……

这个“养鳖王”不走寻常路

  利用仿生态技术,养消费者喜欢的有机甲鱼,衢州市柯城区“养鳖王”张益平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养殖、销售之路。“有机认证证书是2014年下半年拿到的。”近日,在柯城区华墅乡华墅村的艺贞家庭农场,农场主张益平介绍,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对有机农产品需求大,想吃上有机甲鱼的消费者日渐增多。从去年开始,他的有机甲鱼卖到上海、杭州、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去年产值达560万元,今年已卖了500万元。
  柯城甲鱼缘何能走俏高端市场?“关键是要养出好品质的甲鱼,还要想方设法卖得好。”张益平说。
  今年48岁的张益平,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四级肢体残疾。以前,他在衢州城里修汽车,后来回到老家贩柑橘。1995年他到桐庐一家养鳖场打工,学会了养甲鱼。“我看到不少人养甲鱼致富,也开始养殖了。”2007年,他在村边流转了2亩低洼地,壮着胆子进了3万只小甲鱼苗,每只5元钱。一年后,甲鱼苗涨价了,这3万只甲鱼苗如果卖掉,就能赚10多万元。张益平胆子大了,2009年,他的甲鱼养殖规模扩大到30亩。
  2011年,在柯城农商银行的贷款扶持下,他搭建起3000平方米的温室,自己孵化甲鱼。解决了养殖技术与资金问题,到目前,他已经流转了128亩土地、建了22个水塘养甲鱼。他给甲鱼注册了“钱江霸”商标。在衢州市举办的首届年货节上,张益平的甲鱼卖出了29万元。
  为了养出好品质的甲鱼,张益平日夜守在农场。在华墅村,张益平被人称为“夜猫子”,原因是他每天晚上11点都要去水塘边走一走,观察甲鱼的生长状况,这一习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养甲鱼经验。张益平说,在暴雨来临时,天比较闷,甲鱼闷在水中的时间太久,容易得咽喉炎。等雨歇了,一定要对池塘水进行消毒。而中华鳖最容易得穿孔病,要特别注意。当甲鱼性成熟时,公甲鱼之间容易打架,张益平就把公甲鱼和母甲鱼分开养殖,或者以1只公甲鱼和8只母甲鱼的比例放进池塘里养殖,这样就避免了公甲鱼打架。
  张益平的甲鱼是吃螺蛳与白鲢的。“今年,甲鱼塘里已经倒入67吨螺蛳。”张益平说,他还在塘里套养鲫鱼、泥鳅,又在水面种植水葫芦来调节水质。
  前几年,张益平虽然养出了有机甲鱼,可却遇到了销售难题。他说,之前,主要针对大众消费市场卖甲鱼,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库存的老鳖多,5年以上的有10多万只。“一年只有100万元左右收入。”去年,张益平通过网络平台吆喝自己的有机甲鱼,又专门在几个大城市找了4个代理人卖甲鱼。“与人合作,走高端市场,甲鱼的销路渐渐打开。”去年,他的甲鱼卖了560万元。“今年,只要有客户,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现场抓甲鱼。”目前,5年以上的有机甲鱼每公斤卖300元,每增加一年养殖期每公斤价格再加40元。“这段时间到春节,是销售旺季,估计今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说着,张益平笑了。
  养甲鱼致富了,他还热心帮助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农场有20多个员工,其中9个是残疾人。“农场还开始推钓甲鱼的休闲活动,已经被游客钓走了40多万元的甲鱼。”张益平说,未来,他计划将农场建成集休闲、观光、垂钓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农庄,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
胡宗仁 何晓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