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宁海南庄村村民“众筹”修建登山步道

6位党员义举点燃一个村庄的振兴热情

  12月12日早晨,三门湾青山港畔青山步道上,人头攒动,30余名村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向上攀登。大家伫立在山顶观光台,只见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三门湾百里养殖带——沧海桑田壮丽景观,一览无余。
  不少登山的村民纷纷称赞,这条步行道修得好,在村里住了这么久,从没想过到山上还有这么好的风景。热衷登山运动的村民吴小利说,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以后在家门口也能露营、看日出、观沧海桑田了。“登山步道由村里6名共产党员发起,凝结着全村村民的心血,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众筹路’。”说起步道的由来,南庄村村委会主任吴生寅感慨万分。去年夏天,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吴建尧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希望有个场地可供饭后散步,锻炼身体。位于村庄边缘的青山本无路,也没有村民上山耕作,村里许多人不知道山上是怎样的风景。吴建尧等6名党员登上青山踏看后发现,山顶空气清新,视野宽阔,风光独秀。美景就在身边,却困于无路可走,怎么办?
  为了让村民欣赏到身边风景,这6名党员在村庄超市纳凉闲聊时,说出了要在青山修筑登山步道的想法。村民吴圣贤说:“我愿意将家里的挖掘机开过来义务筑路。”吴建尧接过话茬说:“那挖机所需的油料全由我来出好了。”共产党员、水电工吴春杰说:“所有水电安装活儿由我来做。”……就这样,吴志贤、杨能安、吴夏杰、杨其标等6名共产党员与村民吴圣贤、吴增贤、吴强福,你一言我一语,自告奋勇地将修筑步道所需的建材、安装活儿,当场作了分工认领。
  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充分肯定这6名共产党员及部分村民修筑登山步道想法的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做好修筑步道所涉及山地、自留山的40余户村民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处理,使他们自愿免费出让山地供修建步道。
  青山陡峭,荆棘丛生。三伏天气温38摄氏度,修路者先是将运送材料的钢缆和水电设施从山脚架到山顶,然后分头砍柴草、挖路基,拉钢缆、架电线、接水管,身上衣服像是刚从水里捞出。寒冬时节,海风凛冽,6名共产党员和部分村民为青山顶塑木平台、凉亭等配套设施涂油漆、粉刷墙壁。他们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村民,先后有100余名村民自觉加入义务投工行列。有的村民白天在单位上班,就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夜间义务投劳。
  筹资购买建材时,村民们“你一百,我两百”地集资,全村98%的农户加入捐款、捐物行列。今年86岁的吴新女从每月480元养老金中节省出3000元,低保户王献球、困难户吴德木,也执意捐出500元、188元。在外办企业的该村村民共捐助20余万元。为了填补资金缺口,6名共产党员还向农商银行贷款16万元,平摊还贷。
  为了美化登山步道周边环境,急需筹资建造相关配套设施。共产党员杨能安在微信群里,发动28名小学同学捐款4.5万元,用于建造青山顶塑木平台,他还和邻居吴生标两人共捐款3万元,在步道旁建造凉亭,供健身者避雨、休息。共产党员吴建尧通过微信群,发动34名小学同学捐款3.8万元,在青山顶建造“同窗亭”。8名村民捐款2.3万元,购买80余株樱花、银杏等苗木,种植在步道两侧。村民吴太平捐钱2万元,用于购买步道照明灯具。预备党员、村委会主任吴生寅捐助4万余块红砖……
  就这样,南庄村581户村民为步道建设累计出资40余万元,出力100余人次,抵工近30万元,出物折价20余万元。经过一年多日夜鏖战,800余米登山步道终于完工,还建成2000余平方米的山顶观光台。
  登山步道不仅满足了村民健身锻炼的需要,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观景、露营等。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到此登山观光、垂钓、采摘橘子、体验海上张网捕鱼等项目的游客达4000余人次,日均达500余人次。11月4日,该村被选为第十届跳鱼节暨首届动漫嘉年华活动分会场,活动吸引游客上千人次。同时,依托青山登山步道,村里还在步道旁建造聊天长廊,挖掘观赏鱼塘,引导村民生态种养,作为农家乐食材来源。通过党员们先行先试和义务帮扶,拉动该村经济发展壮大。“步道的修筑,点燃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吴财金说,乡村游带动了经济发展,村里新开了1家家庭农场,首期六户民宿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拥有30余个房间,其中4户为“党员民宿示范点”,竣工营业后,户均年收入预计可达10万元以上。
  越溪乡在南庄村的联村干部王崇斌说:“南庄村6名共产党员根据民需自发、自主、自筹建造登山步道及相关设施,发动组织群众投入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最终将登山步道建成党员与群众的‘连心路’,切实担负起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成为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村庄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组织力在基层的重要延伸和体现。”
  目前,登山步道前期已完工,但6名共产党员还要对步道部分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维护。
章亚丽 邵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