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马铃薯怎么种才能高产又高效

  •   马铃薯是我省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随着用途的拓展和种植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106.35万亩,其中,春马铃薯94.58万亩,占89%;秋马铃薯11.77万亩,占11%。浙江的马铃薯以早熟、高产、黄皮黄肉的品种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中薯3号”“中薯5号”“兴佳2号”“费乌瑞它”和“东农303”等。当前,正值春马铃薯播种之时,现介绍两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大棚基质覆盖栽培多次收获技术
      这项技术是指在大棚内,利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苗基质、双色地膜等材料进行隔离和覆盖,实现多次收获的马铃薯新型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马铃薯的播种期可从9月中旬到2月中旬,收获期从11月底到5月中旬,有利于实现错季栽培,填补市场空档,提高种植效益。同时,该技术简化了播种和收获环节,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施肥整地。采用微耕机等机械将土壤翻耕、耙细,在翻耕时,每亩施入高浓度复合肥50-75公斤,整成1.2米宽畦,有条件的可在畦面上铺设1-2根滴管,方便日后补充肥水。
      2.铺网、摆种,盖基质和双色膜。将与畦同宽的60目左右的防虫网(或每平方米30-40克无纺布)铺在畦面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15-20厘米标准,在防虫网(无纺布)上摆放2行种薯,种薯宜选用芽长0.5-2厘米,每只8-15克重的小整薯,然后用湿润的蔬菜育秧基质或食用菌渣或商品有机肥覆盖在种薯上,按播种行覆盖,形成基质带;也可先铺设基质带,后在基质带上播种薯;最后用幅宽1.2米左右的双色地膜盖好。
      3.出苗及管理:播后等薯苗明显顶膜时,分批破膜引苗,尽量使引苗孔最小,以防透光产生青皮薯。一般出苗后不再施肥,如果铺有滴管,在需要时可补充肥水。如果是10月底到12月底播种的越冬栽培,则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必要时可加膜保温。
      4.收获:出苗一个半月左右,一般有薯块形成,可经常揭起地膜边缘查看薯块大小,待薯块长到鸽蛋大小时,视市场行情挑选大薯收获上市,小薯继续保留,收获后盖好地膜。4月底以后,每次采收宜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有条件的可适当补水或遮阴1天。如此反复,可实现多次收获而不影响植株生长,直到植株自然老化。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指翻耕、整地、起垄、施肥、播种、覆膜、植保、杀秧和收获等环节全部采用机械操作的技术。近年来,我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引进了山东青岛生产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成套设备,包括一体化播种机、培土机、杀秧机、收获机等,同时针对我省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等特点,作了改进。该技术作业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有利于稳粮增效,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品种选择:选用适合我省的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马铃薯品种。
      2.茬口安排:12月下旬到2月初播种,4月底到5月中下旬收获。
      3.技术要点:①机耕。12月上旬水稻收割后,田地马上进行深翻,开好边沟和十字沟,利用冬季低温进行冻晒。冻晒后的土壤病虫害少,旋耕机旋耕后的土壤颗粒小,便于后续机械化作业,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②机播。在播种当天或前一天,将马铃薯切块,每块重30克左右,至少要带一个芽眼;每百斤晾干薯种块用滑石粉500克和75克代森锰锌拌种。采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下肥、下药、播种、起垄、覆膜等工序,一台机械一天可播20亩左右,亩用种4800块左右。播种时,同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公斤,辛硫磷颗粒剂3000克。③机培土。播后30-40天,在大部分薯芽快出土前,等天晴沟干时,采用开沟培土机用沟土覆盖垄面,厚度2-3厘米,马铃薯会破膜自动出苗。这种方式的好处:不烧苗、省工、保熵。④统防统治病虫害。马铃薯主要病虫有早、晚疫病及蚜虫,预防为主。在现蕾前期,选用保护型药剂防护,后期采用内吸性药剂治疗,一般间隔10天左右喷施一次,共喷3次左右。⑤机收。A、机械割青。用马铃薯割青机割青打碎,作为绿肥还田。B、机收。采用专用马铃薯收获机收获。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 怀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