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一条金华火腿的匠心之路

  •   在很多家庭的年货清单里,“金华火腿”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年货。作为生猪产业深加工的代表,“金华火腿”这个老字号招牌背后,凝聚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多年来坚持手工制作
    “很久没这么冷了。”在坐南朝北、两头通风的发酵车间里,金华金年火腿公司核心手艺人钱建文冻得有些瑟瑟发抖。
      密密麻麻的铁架上,挂满了已经过七次腌制、正在静静发酵的火腿。铁架上下共四层,从第一列走到最后一列,有50多米,每一列有50多条火腿。钱建文每天都要走一遍,细细地看完每一条发生着变化的火腿。
      钱建文说,多年来,金华火腿坚持纯手工制作。始终遵循传统火腿的制造精要:洗、腌、晒、整形、下架、抹油、堆叠、修割,确保每一条火腿都在冬至至立春期间制作,在自然通风的环境下发酵……一只火腿从加工到产出需要10个月至1年的时间。
      在2016年的G20国宴预选的50道菜中,11道与金华火腿有关。而峰会宴会上所用的金华火腿,全部来自“金年”。那场宴会所达到的江南味道,金年火腿扛起了重担。
      钱建文记得,为了完成当时峰会菜肴的准备,公司向峰会提供了300余只三年陈火腿,足足有1000千克。
      为何能得到这样的机会?笔者了解到,这与公司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不开。“金华火腿的原料采购记录、加工者记录等一整套记录构成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厂区还采用了79条标准,保障食品符合各个国家的要求。”钱建文说。
      日前,笔者在厂区看到,不少老师傅正趁着雪天为还在腌制阶段的火腿进行第四次上盐。“过几天,等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拿出去晒了。”钱建文说。纯手工制作金华火腿只有从立冬到立春节气之间的不到百天时间,之后便进入发酵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精益求精的。”
      “传统工艺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无论是色泽、香味,还是品质,与工厂化生产的火腿是有很大区别的。”王伟强是金华金年火腿公司的老板,他说,火腿具有千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也必然吻合大自然的规律。因为蕴藏着盐、风、阳光,以及人情的味道,他将金华火腿的味道归纳为“香沉善至”。
    这份匠心 源于对大自然的尊重
      王伟强于1996年创办浙江金年食品有限公司,与火腿结下了不解之情。2002年,为了做出更纯正的火腿味道,王伟强在金华投资设立金华金年火腿有限公司。
      王伟强说,每年立冬,厂里就会采购大量金华特有的金华猪后腿,由专业的老师傅把腿胚修割成流畅的竹叶形。随后,在竹叶形的肉上开始上盐腌制。“腌制时间约30天,上盐一般为6次,前几次为大盐,后几次主要是不够的地方适当添加,火腿加工的含盐量不能超过11%,否则就会因咸味太重反而失去醇香。”钱建文对火腿的制作流程熟谙于心。
      “阳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无价的宝藏,大自然的光是火腿香味的源头。”钱建文说。
      接下来,关系到火腿品质的关键步骤开始了。师傅们把成千上万只腌制晾晒后的火腿毛坯送到专门的发酵间,这里非常安静,外人轻易不得入内,而且温湿度也必须十分适宜。
      到了炎热的8月中旬,成熟了的火腿开始下架分级。分级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之一,需要有严格的成品质量检验,同时必须由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关,而这还只是初级火腿的诞生。
      最后,被列入优质的火腿需要在特制的仓库里经历漫长的堆叠,汲取着四季不同的天地精华,感受着阴晴冷暖的气候。实在干渴了,给它涂上一层香喷喷的菜籽油,经过一年甚至两年的等待,一只外形考究、香醇四溢的金年火腿可以“出炉”了。 王益敏
    工人们正在翻晒火腿。
    工人们正在翻晒火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