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现在在家开民宿就能赚钱,不用外出打工了。为迎接新年里的客人,明天我们就准备擀面做馒头了。”2月7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仙居县溪港乡金竹岭脚村,看看村民们过年是怎么准备的。村民吕月娥告诉记者,她现在不仅要忙着准备家人过年的用品,还要忙着给春节来玩的游客们准备“年货”。
记者在村里走访时看到,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徽派风格新房格外醒目,村中心建起了廉政广场、党建广场,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吕氏祠堂。村委会主任吕宽炤告诉记者,因为村里大部分村民姓吕,他们结合吕氏家训在祠堂打造了一个传承廉政文化的清音书院,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在周边已经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休闲观光。
但在几年前,金竹岭脚村可没有今天这般“颜值”,用当地人的话说,当时的金竹岭脚村是“道路烂答答,村庄破落落,规划无着落”。
“村里20来年没建过一间新房,到处是猪栏和露天粪坑。你看,这张照片是当年的祠堂,破破旧旧没个样子;再看这张照片里的老房子,当时村民们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有些老人家甚至住了一辈子。”给记者展示介绍照片的人叫张新建,是台州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金竹岭脚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六年来,金竹岭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像吕月娥家一样住上新房的村民已有101户,不少人也像吕月娥一样办起了民宿,坐在家里赚上了钱。
记者来到73岁的村民吕章德家时,全家三代9口人正在一起制作当地特色点心“米馃”,吕章德的老伴热情地请记者品尝新鲜出炉的“米馃”。吕章德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从前那个脏乱差破的金竹岭脚村一去不复返了,村民日子蒸蒸日上。“这不,快到过年了,儿女们都要从外地回来了,今年我们一家人要在新房子里热热闹闹过个团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