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举家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机。这期间的活动主要包括:吃、喝、玩、乐、睡……家里家外地忙活了一年了,要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好好吃喝玩乐一番。不管是家庭团聚、请客吃饭、还是休闲娱乐,都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别让“春节病”来拜年!
大快朵颐 小心吃出病
我们平常按时进餐、一日三餐,消化系统形成了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活动规律。春节期间,与亲戚朋友聚餐聚会,一场接一场,暴饮暴食、大吃大喝,超出了身体对食物消化的能力,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大吃大喝后,短时间内需要大量消
化液来消化食物,会明显增加胰腺的负担,使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从而增加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另外,大吃大喝会明显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危险。
过节时有不少人吃喝的时间比较晚,比如增加“夜场”,晚间或者夜里继续吃喝,同样不利于胃的健康。此外,过年有些朋友喜欢打麻将,上瘾了忘记吃饭,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也容易引发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
此外,要尽量少抽烟。吃东西时胃肠血供增加,胃能很好地行使消化功能,吸烟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进而影响胃粘膜屏障。如果抽烟过多,妨碍胃肠功能也会引起消化不良。吸烟也是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诱因。
过年家家户户都备足饮料,孩子尤其爱喝饮料,最常见的就是碳酸饮料。假日期间,家长也会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于是便有不少孩子将饮料当水喝。碳酸饮料大都含有磷酸,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影响孩子体内钙的吸收。太凉的饮料可使胃肠道血管痉挛、缺血,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最后,医生还提醒要少吃熏制(如熏肠、腊肉等)和腌制(如咸菜、咸鱼等)食物,这类食物含有较多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已经被证明的致癌物,摄入太多影响健康。且腌腊食品多数比较咸,也容易影响胃肠健康。
忙于玩乐 小心累出病
春节放假,其实是休养生息的最佳时期,有很多人反而比平常更加劳累,因为他们忙于玩乐,没有节制。例如外出旅游者路途奔波,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非常劳累;过年通宵打牌、打麻将也成为很多家庭乐此不疲的消遣活动。
“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引起病毒入侵,引发感冒发烧。此时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还易引起胃肠急症。”急诊科医生欧阳艳红说,每到年初三、年初四都会迎来胃肠疾病急诊的高峰。
欧阳艳红表示,本身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病的人群,过度劳累会引起抵抗力下降,更会增加急症发病的可能。例如高血压、痛风、中风的发作就常常与过度劳累有关,容易引发血压骤升、关节肿痛、心肌梗死等危险的症状。
日夜颠倒 小心睡出病
不同人有不同的春节过法,而“宅男宅女”们最喜欢宅在家中,什么事也不干。他们的生活规律通常最为紊乱:今天通宵打游戏,明天通宵看影片,隔天又睡上一整天。早午餐合为一顿吃,甚至只吃晚餐。专家表示,平常工作生活过于劳累的人,都想趁着春节期间放松一下,但休息过多了也并非好事。整天睡觉的人容易胃口不好、四肢无力、精神不振。
对此,专家建议,应积极主动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轻轻按摩头部、散步闲逛、听听音乐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
过量饮酒 小心喝出病
酒是中国人聚会餐桌上少不了的助兴佳品。亲戚朋友聚会,人一高兴就忘记疾病忘记伤痛,尽情纵酒,这种情况十分危险。
过度喝酒容易引起酒精中毒,出现呕吐、胃痛、精神不振甚至胃大出血。特别是在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喝酒对多种疾病都有不良影响,应当少喝。“喝酒最伤肝,肝脏不好的人群喝酒容易引发急性发作,应该严禁肝病患者喝酒。酒精性急性肝损伤后果可大可小,若引起急性肝衰竭甚至会导致死亡。”欧阳艳红表示,酒精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肠胃不好、胃肠功能紊乱的人更要少喝酒。
另外,酒精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十分复杂,有心脑系统基础病的人要慎喝。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酒精会促进血压升高,喝多了容易出现危险情况。
高兴过头 小心情绪病
过年期间聚会多,亲朋相聚自然高兴,有时候就是太高兴了,乐极生悲,有时候不小心发生口角,过分动怒,情绪波动过大……
心理医生林明栓表示,这些情况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例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群,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血压升高,诱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春节放假是放松、休息和亲人之间联络感情的好时机,可以适当尝试倾诉,把平时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也可以多跟家人聊天、打扑克、自己看书,做静态运动。”林明栓表示。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