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强化造血提升增收能力 整合资金发挥乘数效应

新昌“消薄”干得漂亮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我们村集体去年从联建物业项目里拿到租金分红5.1万元,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2月27日,新昌县澄潭镇东丁村村支书张士南跟记者说起村里去年的“消薄”战绩,满脸喜气。
  在新昌县,去年和东丁村一样成功“消薄”的村还有43个,提前一年时间完成省定“消薄”任务。日前,该县的“消薄”做法和成效,得到副省长彭佳学的批示肯定。
  “去年省里定‘消薄’任务时,新昌是绍兴市唯一有‘消薄’任务的县。经前期摸排,我们发现这44个薄弱村大多处于偏远山区,村里没钱、没人、没资源,光靠村里自己发展十分困难。”新昌县农办副主任梁春源说。
  如何帮助这44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摆上了去年新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根据这44个薄弱村的不同特点,一村一策分类选择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无资金、无资产、无人员的村,我们定位为兜底扶持型;有一定资源,但缺乏资金和人员的,我们定位为资源开发型;村里有规划、有资源,基础条件好的村,我们定位为美丽经济型。找准了发展路子,用对了方法,加上各级政策支持和小康物业公司的良性运作,使得这44个村成功‘摘帽’。”梁春源告诉记者。
  梁春源口中的“小康物业公司”全称是新昌县小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该县按照“全县发展一盘棋”的思路,组建了“一会三公司”,即新昌县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会、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新昌县新农担保有限公司、新昌县小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新昌县小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集中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同时吸纳社会和企业资金力量,通过发展“物业经济”,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我们把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部门帮扶资金、企业结对帮扶资金统筹整合,加上村级自筹资金,统一拿来联建标准厂房、联购商铺等物业,化零为整,发挥多村资金的乘数效应,解决各村村级发展资金荒的难题,实现了‘一村资金全县用,全县资金助我跑’的联动效应。”小康物业公司负责人梁伟说。
  据统计,通过各项举措合力,新昌去年共统筹投入“消薄”资金2.7亿余元,其中财政补助近1.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购置商铺4000平方米,发展基地1800亩,全县分红突破2000万元,村级资产增加近2.5亿元,为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薄”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