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日前,缙云县烧饼办收到了来自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的缙云烧饼商标注册证书。由于正逢春节长假前后,这则信息没有引起很多关注,但对缙云烧饼来说,这标志着它在走向更大舞台的征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烧饼虽历史悠久,但一直只是种普通的农家小吃,昔日踟蹰于街头巷尾,如今正胸怀梦想走向世界,而且一步一个脚印,从县城走进省城,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令人刮目相看。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实施的时代背景下,这只小烧饼身上所蕴含的样本意义值得深思。
一要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乡土资源,既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传统小吃、地方特产、乡土文艺、老行当、老手艺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是广大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农村之所以让游子魂牵梦绕、让市民心驰神往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些东西曾一度被人忽视,有的开始走向式微。走进新时代,我们要振兴乡村,既要把眼光瞄向外面,争取更多的资源要素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也要重新审视身边的“宝贝”,重视它们在振兴当地农业农村经济中的独特价值。只有思想上认可它、重视它、珍惜它,行动上才会支持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造就一方事物。“我们这个地方”之所以与众不同,值得你来关注,就是因为我们的这些乡土资源。挖掘好这些资源,让“老物件”为新时代服务,既是传承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
二要强化特色产业的改造。特色产业很多地方都有,但为什么缙云烧饼能够脱颖而出,这其中就有一个改造提升的问题。如果缙云烧饼仍然是街头巷尾露天摆摊,烧饼师傅随手抓一个烧饼递给你,烧饼可能咸一点,也可能淡一点,在只求有得吃不讲究品质的年代,这些细节可能无所谓,但要摆在人们普遍追求美好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当下,别说走出国门,走出当地都难度很大。
为做大做强烧饼产业,缙云县制定政策,统一注册商标、门店标识、制作工艺、原料标准、经营标准、培训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全套的免费培训,推动曾经的路边摊朝着品牌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方向迈进。该县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从业人数达到2万,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示范店在各省市全面铺开。
统观像缙云烧饼一样能走出当地的特色小吃,大都在原料质量控制、制作过程规范、配料配方统一,标志标识统一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提升。
传统小吃也好,其他特色产业也罢,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规范化标准,才能适应当前的消费需求,才有开拓市场的可能。这其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培育,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在产业自身具备较强造血功能之前,必要的输血不可少。
三要抓住品牌这个“牛鼻子”。品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当然,品牌并不只是有个名字,有个文字或者图案的特定标识这么简单,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的质量体系、价值体系,是整个产业链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消费者之所以有时候会认准一个品牌,就是认准了这个品牌背后的产品质量控制、后续服务等因素。
小吃也一样,消费者认可你、选择你,首先是因为他知道你,相信这个品牌的产品品质可靠、质量安全,出了问题可追溯,等等。这就要求相关产业既要练好内功,做好内部质量控制,也要练好外功,加大品牌的宣传吆喝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打响品牌的知名度。
缙云烧饼名声日响,除了其自身特色鲜明外,与当地政府注重品牌打造密不可分,不但助力其连续在省农博会等专业化推介平台上“抛头露面”,去年五月还组织了“缙云烧饼走入欧洲”巡展之旅,让缙云烧饼香飘欧洲大陆,让很多欧洲人认识了这个来自中国的传统特色小吃,才有了今日商标注册的水到渠成。正是因为抓住了品牌这个“牛鼻子”,才使得缙云烧饼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有序而踏实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