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论只卖,一只卖到10元钱还供不应求。春节期间,这样红火的场景在衢州市柯城区柑橘精品园内每日都在发生。
在柯城区卢志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正在加急包装一只只刚从大棚里摘下来的杂柑“新宠”——沃柑。农场主卢志诚的电话不断,他告诉笔者:“一公斤40元,北京一家企业刚下的订单,100盒,晚上还得加班包装呢!”
一只柑橘为何能卖出“天价”?“物以稀为贵,沃柑这种晚熟高糖杂柑品种,目前国内只有重庆、广西和我省有栽培。”卢志诚说,“只要东西好,就不怕没有市场!”
主打绿色生态有机牌的卢志诚近年来一门心思改良品种,从引进、试种的上百个新品种中精选出了“红美人”“春香”“沃柑”等优质杂柑品种,这些品种外形漂亮,化渣性好,甜度高,并且清凉不上火。
经过两年时间的栽培,卢志家庭农场大棚里50亩杂柑新品种还没到丰产期,但刚一挂果就被人订走。“到丰产期,亩产可达5000公斤,那就是亩产10万元的产值啊!”卢志诚信心满满。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提升柑橘品质,这是柯城柑橘敢卖“天价”的底气所在。在柯城区华墅园林柑橘精品园内,6.4万平方米的大棚连栋成片,整齐划一。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生态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园区柑橘的优质果率。如今,该区宇发家庭农场的大棚椪柑精品果率达到94.6%,糖度在12度以上。“一天能运走200箱衢州椪柑,咱们的椪柑不愁卖!”负责人秦宇发信心十足地说。
为了让柑橘销售得更“火红”,围绕“互联网+”,该区橘商开始打造多维度的营销系统。在柯城区农法自然柑橘生态园,柑橘销售还可以与网络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正在与游戏公司合作,开发一款农产品小游戏APP。注册后成为游戏玩家,通过打通关积攒金币,而这些金币可以兑换柑橘、桃子等生态园中的农产品。”柯城农法自然柑橘生态园负责人陈林说。
按照“远看是公园,近看是果园,走进是公园”的思路,柑橘精品园开始向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旅游景区发展。位于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的坎底观景眺台已经完工,站在采用透明玻璃制作而成的眺台往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橘林映入眼帘,泥土的芳香和清新的果香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目前,除发展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柯城还着重优化柑橘品种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柯城已经建成1个中国柑橘博览园、10个柑橘精品园、10个柑橘休闲采摘区,初步形成集农业生产、休闲体验、公共服务、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的示范区。
橘区变景区,销售插上“云”翅膀,一系列高质量的柑橘转型提升行动,绘就了一幅橘农增收新画卷。
蓝晨 周洲 韩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