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实施十大行动 推进乡村振兴

——瑞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期,瑞安市农办就该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方式,摸清瑞安市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存在问题,梳理乡村振兴的思路,探索乡村振兴的瑞安方案。
  瑞安属经济发达县(市),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但对照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瑞安市还存在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耕地碎片化严重,乡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依然存在,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资金来源有限,可开发利用土地较少;三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四是乡村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迈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推进乡村振兴,要有新思路、新行动。要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瑞安”的战略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民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以城乡融合为路径,立足瑞安优势,制定乡村振兴方略,统筹推进实施“十大行动”,率先实现瑞安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实施规划引领行动。首先,要整合市域综合性规划中涉及的乡村内容,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总体纲要。编制总体纲要既要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次,要按照“简单、科学、实用”的原则,建立乡村振兴规范目录清单管理和定期评估制度。最后,要细化实施方案,分年度给予落实。
  综合分析瑞安市各方面因素,初步建议把全市乡村分为东部海洋经济区、平原水乡区、中部现代农业区、西部休闲区等四大区域进行综合规划,形成各美其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实施产业提升行动。立足瑞安市各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调整、提升、引进等方式,重点扶持和培育水产、优质大米、瓜果蔬菜、“瑞安清明早”茶叶、畜牧与肉制品加工、民宿与休闲农业、温郁金、园艺花卉等八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撑起农业产业的“四梁八柱”。
  (三)实施“三百强龙”行动。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合作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重点培育100家年产值(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0家社员规模50户以上的规范化农民合作社和1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
  (四)实施全域美村行动。把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美丽产业培育为核心,整体推进和不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产条件等,提升村民素质,建立完善村庄维护长效机制,到2020年建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五)实施特色田园行动。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主平台,以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组织为核心,以农民、市民、游客、投资者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出发点,以美丽乡村和美丽田园建设为基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六)实施精准增收行动。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要通过完善政策兜底、强化产业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式,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农民精准增收。(七)实施改革兴农行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八)实施乡村善治行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善治体系。加强“三农”工作干部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切实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九)实施民生保障行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人口合理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十)实施乡风文明行动。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点,评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和文明有序的美好农村。
  本文根据瑞安市农办课题组撰写的调研报告摘编(课题组成员:舒贤国、王昌宁、苏立胜、陈国胜、周胜芳、王刚、张显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