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余家漾社区,有位被孩子们叫做“宝塔爷爷”的老人。他叫张宪荣,今年63岁,自2016年退休以来一直在家潜心钻研制作木制工艺品,无师自通的他硬是用捡来的碎木料等废弃物,揣摩搭建出了两座一米来高的木质宝塔。“小区里的孩子都喜欢来看我做宝塔,所以他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宝塔爷爷’。”说到小区的孩子,张宪荣眼里都是笑。
走进张宪荣的家中,一座高80厘米、通体朱红色的木塔引人注目,飞檐翘角上展翅欲飞的仙鹤栩栩如生,口含宝珠的龙头神采奕奕。木塔共有五层,每层的飞檐下回廊相绕,透过镂空的花窗,可以清楚地看见一座金色木扶梯直贯塔顶。“这是‘五福塔’,为什么这么叫呢?你看它有四个面门,中间一个塔,所以我给它取这么个吉利的名字。”张宪荣一边比划着,一边打开宝塔边上的开关,刹时宝塔内彩灯齐亮,红绿交辉,煞是好看。
张宪荣说,这整座塔是由1万多块小木料拼成的,为了美观和增加牢固度,一块小木板都有可能由三四块小木料拼接而成。宝塔每层的木板都“暗藏玄机”,“你看这塔楼的地板并不是一个样式的,这一大块木板中间的螺纹花样,就是拼接了小木块。”
张宪荣搭建木塔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邻居们装修用剩下来的木料,“既省钱,而且又废物利用,你看塔顶上的窗,就是用小孩子吃剩下的饼干盒子做的。”张宪荣指着塔顶那层的窗户说,窗户玻璃色泽暗黄不均,颇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做出如此精美宝塔的张宪荣,其实退休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木工活。他做过架子工,开过饭店,当过校车司机,但没有一样跟古建筑有关,在做这些宝塔楼阁时,全凭自己想象。“我做这些,完全出于兴趣,我从小就喜欢用有机玻璃做东西。”张宪荣笑着说,“现在退休了,有大把的工夫可以去琢磨,琢磨着东西就出来了。”
当然张宪荣的“造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光‘五福塔’这个塔顶,我就前前后后翻工了好几遍,整个塔做了五个多月,塔顶就做了一个半月。”张宪荣说,塔顶是塔的关键,一个地方不对,整个塔都不好看。
由于没有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文化程度也不高,张宪荣就去请教小区里的木匠,搭了不行拆了重来,光是塔楼的颜色他就试了好几回,不好看褪漆重来,十分考验耐心和功夫。
那么,这近一米的木塔怎么保证其稳定性呢?张宪荣指着塔楼内部说,“这里面有几根钢柱,撑起整个塔楼,我在里面还装了灯,灯打开也看不到钢柱。”
在“五福塔”之前,张宪荣还做了一座棕色的六角九层仿古塔。“做了这座塔后,我就着迷了,经常晚上睡觉都在想明天应该做哪一步。”张宪荣回忆,“有时候想到了什么,两三点钟都会起床去做,就怕第二天忘了。”
张宪荣还做了一座烽火台,摇动上方的转轮,城门能随之打开,“这还是从小时候看的小人书中获得的灵感呢。”他说,“接下去我打算做一艘仿古官船,我孙子说这个好看,不过难度也有点大,预计大概要花上8个月左右。”张宪荣希望等他这艘官船做好了,大家都能到他家里去参观。
王艺潼 邓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