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清净的声音,常常在梦境中出现,时近时远,牵引我们回乡的脚步……
在三门县亭旁镇上蒋村绿馨家园农场里,就能听到树枝发芽、虫鸣蛙叫的清净之声。农场的主人是郑海亚,曾经从事过3年的护理工作。2013年,为了当初园林设计师的梦想,她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当上了农场主。
140亩土地,除了蓝莓和火龙果等主打产品之外,还有十多种季节性的水果。郑海亚的农场每一处设施,每一个场景都由她亲自设计,游客休息区、自助烧烤区、游客采摘区等,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当了3年护士后,重拾园林梦
嘉兴医学院毕业之后,郑海亚便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当护士。护士这份职业对于郑海亚来说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稳定的背后,起早贪黑、熬夜加班也是时常的事情。“当年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园林设计,这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但阴差阳错进了医学院。”郑海亚笑着说。
2013年,郑海亚听从内心召唤回到老家三门亭旁镇开拓新的事业版图。
对于郑海亚来说,回到老家一切都是陌生的,虽说在农村长大,但她从来没有干过农活,更没有接触过农场设计,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不会就到处学习,到过福建、云南和海南,哪里能学到好的农产品种植技术,我就去哪里,那段时光感觉是人生最紧张也是最难忘的日子。”郑海亚说。
如今,播种、剪枝、嫁接等,郑海亚都了如指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现在食品安全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在郑海亚的眼中,最低要求就是让客户吃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做真正的绿色食品,回归自然。”郑海亚说,客户的好评便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回头客便是自己人品的见证。
如今,郑海亚的农场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绿色农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这也是对这位回乡创业的80后辛苦付出之后的回报。
火龙果面点,成农场特色小吃
面粉和火龙果,这两者之间一般不会有什么联系,郑海亚却敢于尝试。2015年,农场里的红心火龙果大获丰收。看着一个个圆润饱满、色泽诱人的果实,郑海亚突发奇想,用火龙果来做馒头等面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很多人用各种蔬菜水果做成面点,花样好看,非常诱人。我想,我家农场火龙果品质好、口感好,肯定也能做出很漂亮的面点。”郑海亚说。
随后,郑海亚通过网络学了各式各样的面点花式,发现火龙果做出来的面点好看又好吃,成为农场的特色小吃。
除了火龙果面点,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郑海亚不断琢磨,火龙果酒、蓝莓酒等逐步推出。“很多人没有看过‘昙花一现’的景像,而火龙果在开花时就有这样的奇观。”郑海亚说,火龙果花是昙花的近亲,通常在晚上7点到9点绽放,开到翌日上午7点左右凋谢。在火龙果开花挂果时节,夜深人静时,一朵朵火龙果花就开始羞羞答答地绽放,暗香涌动,她的很多客户都慕名而来欣赏火龙果花“昙花一现”的美丽。
看着客户吃得开心,玩得高兴,郑海亚也享受着当农场主的快乐。
定位绿色农场,创业路更宽
在亭旁镇,与杨家村相比,上蒋村并不是大村,郑海亚说,村子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创业或打工,留下很多空巢老人干着农活。“与其让他们在家里干着一点农活,不如把他们聚集到一起。”郑海亚说。果园常年需要劳动力,如松土、施肥、剪枝、喷药等,不少老人在她这里帮忙,既改善了周边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村民周杰已60多岁,平日里他在郑海亚的农场里负责除草和施肥。周杰说,大家聚在一起,既能聊聊家常,又有活干,还能增加收入,真得很开心。
靠着绿色农场的定位,日常待人接物的真诚,郑海亚的农场一天天壮大起来,很快在同行里崭露头角。郑海亚说,这些年,有不少农场开开关关,而她的农场知名度越来越高。
五月的蓝莓,七月的火龙果。经过逐年的发展,郑海亚的农场由原先单一传统的农业种植项目,开始向休闲生态游以及农家乐发展。一些体验游项目地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和自驾游团队。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随着每年的“三门祭冬”和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亭旁镇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对于郑海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富强
图为郑海亚在绿馨家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