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我省重要蔬菜品种,农户种植效益较高,但番茄对栽培技术要求高,且不耐连作,病虫害多发。为做好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高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苍南、瑞安、平阳、嘉善、平湖等番茄主产地创新农作制度,推广“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较好地控制了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缓解了稻菜争地等矛盾。目前,这一轮作模式全省年推广面积3万亩以上。
产量效益
据调查,番茄平均亩产4100千克,产值1.72万元;晚稻亩产470千克,产值1500元。两季作物合计亩产值1.87万元,扣除各项农资成本,亩纯收入1.2万元。2016年,苍南县灵溪镇水垟村152亩示范片,番茄亩产5030千克,水稻亩产523千克,合计亩产值2.28万元,亩纯收入1.612万元。
茬口安排
番茄于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翌年2月上旬开始采收,5月底收获结束;单季稻于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移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如番茄收获早,则可直播早熟早稻品种,8月上旬即可收获。
关键技术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浙江东南沿海地区,番茄种植要避开6-8月的高温、台风多发季节,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2.培育壮苗。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作苗床,并建有大棚或中小拱棚等避雨设施,架设遮阳网遮阳降温;采用穴盘育苗,出苗后,按“干湿交替”原则浇水,即一次浇透,待基质转干时再浇第2次水。
3.合理密植。苗龄25天左右移栽,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及栽培习惯决定,一般6米宽大棚种4畦,8米宽大棚种5畦,畦宽连沟1.6米,株距40-45厘米,每畦种两行,每亩种1800-2000株。
4.肥水管理。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沟施或翻耕前撒施。坐果前一般不施肥,在第二穗果实达乒乓球大时,追施一次肥料,每亩追施15千克复合肥,以后每采完一穗果,追施一次肥。同时,采用叶面喷施进行根外追肥,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提高番茄果实品质。
5.保花疏果。在不适宜坐果的低温季节,要使用防落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穗,使其坐果。坐果后应及时疏果,去掉同一穗果中发育较晚的小果以及畸形果、裂果、病果、僵果等,每个花序留3-5个果实。
6.病虫害防治。病虫主要有番茄猝倒病、青枯病、病毒病、灰霉病、晚疫病、蚜虫、烟粉虱、斑潜蝇等。坚持无害化防治的原则,控制和减少病虫发生。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后茬水稻的适宜生育期为125-130天,可选用“甬优 1540”“甬优 2640”“甬优1640”等单季稻品种;或选用“中嘉早17”等早稻品种。
2.适期播种。播种适期为5月中下旬。
3.肥水管理。由于番茄田残留肥量较多,土壤肥力较足,施肥量要减少。合理灌水,适当控苗,控制无效分蘖,整个生育期以浅水湿润灌溉为宜。
4.综合防治病虫。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重点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丛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的防治。
5.应用轻简化技术。目前,插秧机可实现棚内水稻插秧,“久保田208”等小型收割机,适合棚内操作,可解决大棚水稻收割难问题。
苍南县农技推广站 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