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趣 张帮俊/文
春风吹开了油菜花黄,也吹开了田埂边角处一簇簇粉白色的蚕豆花。花香引来了蜂飞蝶舞,用不了多久,那一个个饱满的青绿色的蚕豆荚便沉甸甸低下头,等待采摘人欢喜的笑容。
对于有过农村生活的人来说,蚕豆是最熟悉的农作物之一,冬时播种,春时开花,仲夏结果,秋天变黄。虽说蚕豆是农家房前屋后、田埂地头的一点点缀,也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目,可只要有雨水、阳光,蚕豆照样生根发芽结果,不辜负农人的希望。它静静地做着一个不起眼的“随从”,可我却喜欢它的纯朴与不张扬。
记得儿时,每到收获的季节,我便跟着母亲去菜园里起蚕豆。将一棵棵蚕豆稞连根拔起,剔除根系上的大土块,母亲用绳子拴成一捆捆,然后扛在肩上背回去。回到家,将它们平放在院子里,摘下饱满的蚕豆荚,剩余的蚕豆稞晒干以后可当柴烧锅煮饭。别看豆荚挺“丰满”的,可待剥去蚕豆第一层外衣,便发现蚕豆缩小了许多,此时,将裹在蚕豆上的蚕豆衣剥去,才能见到晶莹碧绿的蚕豆。将蚕豆衣剥开个小口子,用手轻轻一挤,那蚕豆瓣就出来了。调皮的我常将蚕豆衣套在手指上当作指套,还得意地展示给母亲看,纯粹是在找乐子。
不多时,碧绿鲜嫩的蚕豆瓣便装满了一大盘,母亲便开始用它们做美味了。蚕豆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煮、可做汤。当然了,在我们这些孩子眼里,蚕豆既是美食又是玩具。将蚕豆用针线一个个串起来,放在饭锅里蒸。饭烧好了,蚕豆也熟了。小串的套在手腕上,大串的挂在脖子上,边吃边玩。男孩戏称它为“佛珠”,女孩子则叫它“项链”。
当蚕豆变老时,它又成了一道儿时最喜欢的零食。炒蚕豆时,在锅铲的不断翻炒中,锅里不时传来“劈啪”的脆裂声,当蚕豆的颜色由深绿逐渐变成浅黄时,便炒熟了。炒熟的蚕豆又干又硬,小时侯,牙齿倍儿棒,常常听到牙齿咬蚕豆的声音,“嘎嘣嘎嘣”地,满嘴清香。来客人了,炒些蚕豆,也算是招待了。
长大之后,久居城市,都记不起蚕豆花的模样了。幸好,饭桌上还能见到这清绿的蚕豆菜肴,看到它,就会想起开在故乡田埂边的蚕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