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今年春耕呈现五大特点

  “春分”已过,“清明”将至。当前全国由南向北全面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各省反映,今年各地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指导,强化措施,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春耕生产有五个特点:
  一是夏粮生产基础较好。今年冬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因晚播面积大,小麦越冬前苗情长势差于上年、差于常年。立春后,光温水匹配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落实促弱转壮措施,苗情转化升级较快。专家田间调查分析,返青一、二类苗比例80.3%,比越冬前提高6.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6.0个百分点。
  二是结构调整势头良好。各地加强政策宣传,强化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无效供给减少,特别是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和南方低产低质籼稻面积减少较多,“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继续调减。有效供给增加,大豆、杂粮、马铃薯继续增加。棉花面积持平略减,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饲草面积增加。
  三是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各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开展整建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提升创建水平。扎实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今年试点面积将扩大到3000万亩。
  四是农资供应数量充足。针对今年化肥、农药价格上涨的情况,各地加强余缺调剂,保证春耕生产需要。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供应充足,均能满足春耕需求。各地及早开展机具检修和机手培训,加强机具调配,充分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五是春耕备播有序推进。各地迅速行动,提早部署,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冬小麦主产区及早组织专家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意见,落实关键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东北地区加快春整地和清雪扣棚,南方稻区适时开展水稻育秧。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26日,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1.35亿亩,完成春播计划的10.2%,进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摘自《农民日报》 龙新/文2018年3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