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科技

满足不同需求,促进产业兴旺

油菜绿色品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文/摄
  天高云淡,绿意盎然,眼下正是我省油菜迎来丰收的时节。4月24-25日,全省油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建德、开化举行。一批性状优良、各具特色的油菜绿色品种长势喜人,受到参观者的称赞。这也意味着我省油菜育种取得重大突破,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头支撑。
  油菜是我省冬季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常年在20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我省对油菜品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有的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的同时,又要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有的为了满足休闲光农业发展要求,需要搭配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等等。
  在建德市航头镇珏塘村,100多亩“越优”系列杂交油菜硕果累累,籽荚饱满,丰收在望。种植大户翁永清今年种了5亩新品种“越优花叶6615”。对该品种的田间表现,他感到十分满意。他说:“今年首次种植这个品种,表现很不错,不仅抗病性、抗逆性好,而且看上去产量也很高,估计亩产可达150多公斤,比去年种的品种增产10%以上。”航头镇农技站的农技人员翁永光介绍,今年全镇示范种植了“越优1203”“越优1401”和“越优花叶6615”三个杂交油菜新品种。从目前长势看,三个品种的田间性状表现都不错。
  “越优”系列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赵坚义研究团队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的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该研究团队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将两个不育相关基因导入现有的高产油菜品种“浙双72”,获得了综合性状良好、遗传稳定的“浙双72”遗传背景的不育系MSL72A,并由此配制了“越优”系列杂交油菜新组合。这些品种不仅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抗寒能力强,抗倒伏和抗病性好,在示范试种期间受到农户和种子企业交口称赞。赵坚义介绍,在浙江省区域试验和长江下游国家区域试验中,“越优1203”和“越优1401”的含油量分别为45.74%和46.48%,分别较对照品种“浙双72”高出14.7%和20%。
  除产量高、含油量高外,“越优”系列油菜品种的绿色特性也令人青睐。首先是苗期耐寒抗冻、早熟快发,可适当迟播解决作物茬口紧张难题,这意味着“越优”系列有望成为浙江“绿色过冬”的大田作物候选品种。其次,“越优”系列茎秆坚硬挺拔,多年多地试种未发生过倒伏现象,适合机械化收割。对于油菜最惧怕的菌核病,“越优”系列抗性显著强于当下多数其他油菜品种,也是最受农户欢迎的特性之一。这是我省近年来在杂交油菜育种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目前,“越优”系列已登记3个品种:“越优1203”“越优1301”和“越优1401”。
  今年,“越优”系列品种在我省油菜主产区种植了约20余个百亩示范方,目前长势长相均良好。浙江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好该品种产业化前景,研究团队今年秋播将继续做好大面积示范方,并加快与种子企业的合作开发,尽快将这一分子育种的新成果推向市场,并加大力度推向省外油菜产区。
  除了“越优”系列品种外,“浙油51”、“浙油杂108”等油菜品种的表现也令人刮目。在开化县长虹乡虹桥村,“浙油51”“浙油杂108”直播高产示范方表现出众,油菜结荚密,角粒数多,丰产性好。
  “浙油51”和“浙油杂10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同样符合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浙油51”除具有耐寒、抗菌核病、高抗倒伏、株型紧凑、适宜机收等特点外,最大的亮点是高产、高含油量,其含油量高达48.54%,而且产量也很高,比对照杂交品种“秦优10号”增产2.43%,产油量增产13.29%。2015年,在余姚市阳明街道芝山村的“浙油51”直播高产示范方百亩平均亩产235.2公斤、最高亩产达250.2公斤,双创浙江农业之最。目前,“浙油51”已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主导品种。而杂交油菜新品种“浙油杂108”除了高产、高含油量外,最大优点是熟期早,品质优,平均全生育期仅225.8天,比“浙双72”早2.2天。“由于熟期早,为油菜后茬作物种植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十分适合种植模式的创新需求,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油菜专家余华胜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产业兴旺。而绿色品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源头保障。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满足油菜产业绿色发展需要,在油菜品种选育上,管理部门更加注重抗性、熟期、品质等指标的要求;对生育期偏长影响茬口安排,以及抗倒性差、推广风险较大的品种不予审定;对优质早熟、绿色多抗的品种降低产量要求,引导育种单位选育符合生产需求的绿色品种。如今,我省在油菜新品种选育上成果丰硕,百花齐放,一大批各具特色油菜绿色品种不断涌现。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省种子管理部门将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油菜绿色品种的推广,发挥品种引领作用,组织实施好多用途油菜绿色品种高效高产创建,大力推广油菜生产轻简化、机械化,推进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以绿色品种为纽带、以科技推广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贡献。
链接
介绍四个油菜新品种
越优1203
  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株高175.8厘米,有效分枝位40.4厘米,一次分枝9.6个,二次分枝10.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80.4个,每角实粒数23.4粒,千粒重4.3克。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9.46微摩尔/克,含油量45.74%。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第1生长周期亩产206.4千克,比对照“浙双72”增产6.2%;第2生长周期亩产197.6千克,比对照“浙双72”增产13.3%。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栽培水平种植,注意适时播种,可适当迟播、直播,较耐密植,直播不迟于10月底;施足底肥,苗期和抽苔期可适当增施氮肥。缺硼地区注意增施硼砂,抽苔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适宜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越优1401
  特征特性:甘蓝型杂交种。株高约150厘米,有效分枝位24厘米,一次分枝约9.5个,二次分枝约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60.9个,每果实粒数21.9粒,千粒重4.1克。全生育期225天。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6.6微摩尔/克,含油率46.48%。低抗菌核病,耐寒、抗倒性较好,试验种植收获时未发生角果开裂现象。第1生长周期亩产196.0千克,比对照“浙双72”增产12.3%;第2生长周期亩产182.8千克,比对照“浙双72”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栽培水平种植,适时播种。可适当迟播、直播,较耐密植,直播不迟于10月底;施足底肥,苗期和抽薹期可适当增施氮肥。缺硼地区尤其山区注意增施硼肥,抽薹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浙油5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30.1天,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65.5厘米,有效分枝位42.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2个,二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5.1个,每角粒数23.2粒,千粒重4.0克。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2.1微摩尔/克,含油量47.6%。菌核病抗性强。2012-2013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1.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适宜在全省油菜产区种植。
浙油杂108
  特征特性:平均全生育期225.8天,属早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67.7厘米,有效分枝位40.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5个,二次有效分枝数6.2个,花序有效角果数77.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21.2个,每角粒数24.3粒,千粒重3.9克。芥酸含量0.3%,硫苷含量23.97微摩尔/克,含油量45.66%。2013-2014年度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2.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适宜全省油菜产区种植。 陆艳婷 傅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