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农业社会化服务需要转型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社会化服务则是产业兴旺的前提。
  去年以来,各地供销社(农合联)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然而,正如省供销社主任邵峰在上月举行的全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会上所说,当前,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加快构建产业农合联专业性服务和区域农合联通用性服务经纬衔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服务领域拓展、效率提高
  全省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省供销社积极利用农合联的组织资源,推动农业服务从供销社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服务,向农技培训、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地托管、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展示展销、资金信贷、合作投资等农业全产业链系列服务拓展。全年开展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服务400多万亩,智慧农资覆盖三分之二县(市、区),浙农农飞客飞防服务18.7万亩;萧山农合联开展土地托管、建设美丽田园超过3万亩;“丽水山耕”“三衢味”“金平湖”“银嘉善”等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断上升,对促进产品销售、增加收益起到了显著作用。
  ——服务主体加快培育。全省供销社积极推进产业农合联、合作社联合社、新型庄稼医院、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服务主体培育和建设,累计组建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产业农合联50家、合作社联合社309家,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家、线上线下结合的庄稼医院972家。丽水市全面推进产业农合联建设,9个县(市、区)共组建22家产业农合联,带动4.8万农户。
  ——服务体系深入创新。各地抓住农合联组织体系全面建成的良机,推进会员服务资源整合和功能集成,努力在农合联大平台上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农合联为载体的专业性服务和以区域农合联为载体的通用性服务经纬衔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业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提高了农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专业性服务和通用性服务衔接
  为顺应形势,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省供销社明确了以下几项重点任务:
  一是组建产业农合联。按照县域特色农业“一业一联”的要求,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企业、产业协会等农合联会员,按产业进行分类再联合,组建产业农合联。今后5年,全省每年争取组建县域产业农合联30家以上。
  二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按照县域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和行政区划,以县级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为引领,以中心镇和较大镇为载体,组织基层供销社、合作社及联合社、涉农企业等县乡农合联会员,合作投资建设一批质量较高、功能较全的区域性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为农合联会员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地流转等综合性服务,并承接政府农业公共服务事项。今后5年,全省每年争取建设县域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20家以上。
  三是推进农资服务体系化标准化。推进农资企业一体化、服务全套化,引导农资服务由农资供应为主向农资直供、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机作业、飞防作业等一揽子服务拓展。推进庄稼医院标准化,力争5年内实现涉农乡镇新型庄稼医院全覆盖,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新型庄稼医院服务网。今年,全省要争取新建30家新型庄稼医院。
  四是打造农业服务龙头。在农合联会员中选择一批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加工流通骨干企业,引导企业以技术、市场、装备、品牌等优势,为更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引导农合联会员在资产经营公司引领下,合作投资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打造农业服务龙头。尽快打造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构建以品牌为引领的高档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推动以特色农业和传统技艺为基础的小吃产业大发展。今后5年,全省争取打造100家产业分布和地域布局合理的农业服务龙头。
  五是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引领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吸纳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参股,建立按交易额(量)返利机制,打造让合作社及农民共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相关农合联会员共同投资改建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加工型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市场配套发展生鲜超市、精品专卖店、网上菜篮子,投资兴办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物流、营销等服务;争取公益性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由供销社来建设和管护,打造流通型产业化联合体。结合实施大茶业升级工程,形成以浙茶集团为龙头、县级茶企为骨干的产业簇群化、组织合作化、技术系列化、品牌有序化、销售全球化的茶业发展新格局。
  六是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立足绿水青山,面向高端市场,打造一批以地理标志为基础、区域文化为灵魂的区域农业公共品牌(一般为市域)和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一般为县域),促进以品牌为引领的高档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建设。总结、提炼和推广以区域农合联运行区域农业公共品牌、以产业农合联或行业协会运行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的经验,积极为农合联会员提供有效的品牌服务。建立农业品牌研究院,构建集设计、发布、展示、推介、培训、咨询等于一体的农业品牌孵化服务平台。今年,要全面启动市域农业公共品牌培育。
孙龚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