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供销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

  •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杭州、湖州、余姚、瑞安、嵊州等地供销社(农合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为农服务方式,不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
    搭建载体,助力服务
      市供销社积极履行农合联执委会职能,通过引领农资企业转型、涉农资源优势整合等举措,打造农合联为农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依托13家农资企业共建成配送中心16个、连锁经营网点1313个、实体庄稼医院70家,率先组建1家市域网上庄稼医院、8家县(市、区)庄稼医院分院、4家特色专科医院(茶叶、花木、草莓、山核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线上线下农资经营服务网络。
      按照“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要求,杭州市供销社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其中市级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1家、县级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8家。各为农服务中心集成服务事项,有力提升了农合联形象。淳安县为农服务中心对接6个片区代理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会计账务代理、涉农项目申报、法律政策咨询、技术培训辅导等服务,不仅增强了服务精准度,还提高了农业产业政策落地效率;桐庐县为农服务中心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涉农部门服务事项,变供销社单一部门“独唱”为多部门“合唱”,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围绕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服务、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等,杭州市供销社还建立了全市农合联农业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5家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建德市农合联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国首个县级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由市县两级供销社联合投资1.5亿元建设的桐庐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目前工程基本完工,园区集农业生产、电商服务、农产品检测、仓储配送、展示展销、培训研究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全市农合联农业电商公共服务主平台。
      在搭建服务载体上,湖州市供销社于2016年6月在全省率先成立特色产业农合联,通过把相同产业的经营、服务主体组织起来,着眼于同一产业的共性需求提供针对性、标准化、可复制的服务,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已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10家,正在筹建5家,涉及全市主要农业产业。
      湖州市特色产业农合联建设不局限于农产品生产领域,利用各级供销社在流通、金融、品牌、电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各农业经营主体的同一服务需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集聚生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并通过服务集聚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组建服务类特色产业农合联。德清莫干黄芽产业农合联以当地茶叶区域品牌“莫干黄芽”为依托,整合县域内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户,统一制定、执行和使用《莫干黄芽茶省级地方标准》和“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大大提升了全县茶叶的品质和影响力。
      嵊州市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素有“茶叶之乡”“香榧之乡”“桃形李之乡”等美誉。该市供销社(农合联)顺应服务需求,创新组建模式,打破行政区域,组建蔬菜、黄桃、茶叶、香榧等9个特色产业农合联,构建专业性服务体系。同时,聚力区域农合联建设,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市、镇农合联配备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式”服务,和生产、供销、信用“一体化”服务。市级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推出“一站导引”“一网通办”“一库共享”“一端服务”。这些服务中心既有农合联和供销社共性要素,又有地域产业和文化个性元素。目前,嵊州市已建成4家区域性服务中心,其中市级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和黄泽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创新方式,强化服务
      杭州市供销社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实效。
      在探索土地托管服务上,杭州市供销社围绕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积极探索推广符合区域需求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打造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统防统治、配方施肥面积分别达15万亩、16万亩、108万亩。萧山区供销社通过提供涵盖“耕、种、管、收、加、销”全过程一条龙、一体化的“田保姆”服务,打造了“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服务面积4.5万亩。
      与此同时,杭州市供销社积极参与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供销农信担保有限公司转型提升成为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面向农业生产实施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探索产量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险种,构建农业生产全方位的“保护伞”。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有注册资本1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3家。临安在开展水稻、小麦、生猪、蔬菜等保险服务的基础上,启动了1000亩山核桃降雨指数保险试点,最高保险金额为每亩2000元,并将在临安全域推广。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杭州市供销社引导各地农合联积极探索服务生态宜居、美丽城乡建设新途径。目前,其所属各县(市、区)供销社普遍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形成了农资零售网点折价回收、农资企业集中存放运输、有处理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的工作机制,各类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余杭区供销社在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同时,还承接了政府赋予的余杭东部地区建筑垃圾回收处置工作,成立杭州嘉润绿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市政道路建设的骨料和制作水泥砖的粉料,预计年处置规模可达50万吨以上。
      在开展为农服务过程中,嵊州市供销社强化资源整合,增强服务功能。产业农合联下设产业办公室、农作物专科医院,提供科学育苗、种植管理、产品加工等生产服务以及基地统购统销、产业融资等供销、信用服务。以该市蔬菜产业农合联为例,该产业农合联可年提供优质种苗950万株,实现“浙蒲6号”蒲瓜苗、“浙椒3号”辣椒苗、“浙茄3号”茄子苗等多种作物全市统一育供苗。
    充实内容,优化服务
      近几年,湖州市供销社积极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在创新金融服务时,通过农商银行、农信担保公司等平台,根据产品的季节特点,推出特色产业农合联专属金融产品,为成员提供融资、授信、贷款等服务。
      安吉的“两山”农林联合社,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当地农商行等资源,为成员提供优惠金融服务,成员的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10%,形成了政府、银行、联合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多元风险防控机制,其成员数量逐步扩大到317个。目前,湖州吴兴、衢州常山等地也相继成立了“两山”农林合作社联合社。
      余姚市供销社以“品牌+合作社+互联网”为重点,建立起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推广和监管机制,开展供销服务。目前,余姚市各级农合联拥有“味香园”葡萄、“康绿”蔬菜、“明凤”甲鱼等国家级及省级农产品品牌11个,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业价值链。建立农合联与农村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机制,推进信用服务。余姚农村商业银行向农合联会员提供优惠便利的“农合通”信贷产品,推出“农资公司+农资经营户”“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融资模式,面向农合联会员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服务,授信额度达到20亿元。
      此外,余姚市供销社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结合当地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风险状况等实际,申报实施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榨菜产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2017年,全市投保农户44610户次、保费4600万元,为农户提供保障12.86亿元。
      同样是开展信用服务,瑞安市供销社(农合联)则尝试开办了农产品保险、农产品货运保险和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三大险种,为农户提供政策性农险、商业性农险之外新的保险产品与服务,有效缓解“三农”资金短缺及风险规避问题。如在农产品货运保险方面,2017年,瑞安市为1983亩农作物(番茄、黄瓜、茄子)投保冻害保险,每亩仅投保108元,就能获得最高赔付额1200元的保障。
    本报综合报道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技人员向农户介绍优质农资商品。 胡大为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