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中国茶产业发展态势究竟如何?5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正式发布的“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简称“杭州指数”)给出了答案。
首期发布的“杭州指数”,由全国“茶青价格指数”“茶青交易活跃度指数”“干茶(产地)批发价格指数”和“干茶(产地)批发交易活跃度指数”四大指数组成。通过以指数形式描述和反映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变化趋势,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茶产业的生产、销售、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科学、量化的市场信息服务,这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期“杭州指数”显示,报告期内,全国茶青价格较上年春茶有上升,产地批发市场干茶价格较去年同期略有上涨。3月1日至4月18日,全国茶青价格指数呈现先上升后逐步下降的趋势,指数最高值为128.60%,最低值为84.52%,加权平均值为106.69%。3月1日至4月20日,全国干茶批发价格指数最高值为141.06%,最低值为80.64%,加权平均值为104.54%。
分茶类看,绿茶价格略有上升,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02.80%。其中,名优绿茶与上年比较价格略有下降,指数加权平均值为94.03%;优质大宗绿茶价格有上升,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59.11%。红茶价格略有上升,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02.36%。黑茶价格上升,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41.94%。花茶价格有下降,指数加权平均值为88.75%。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指出:“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是从量化角度对我国茶产业发展状况做的一个综合描述,它是研判我国茶产业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反映我国茶产业运行情况的‘晴雨表’”。
首期“杭州指数”的成功发布,为实现编制发布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全国茶产业发展与市场运行规律的综合指数体系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