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三步走”全力攻坚五年

实现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零增长”

  □本报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孔朝阳
  本报讯 记者新近从省农办获悉,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我省开始实施“‘三步走’方案”,利用5年时间全力攻坚。到2022年,基本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农村居民基本养成分类习惯,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建制村基本覆盖,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目标。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格局,取得可喜成效。到去年底,全省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率达96%以上,30%的建制村实现分类处理。
  省农办(省村庄整治办)新组织编制的《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步走”实施方案》,明确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第一步,一年见成效。到2018年底,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50%以上;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200个;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第二步,3年大变样。到2020年底,全省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0%以上;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累计600个;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第三步,5年全面决胜。到2022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累计1200个;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基本达100%。
  为确保“三步走”任务目标如期实现,《方案》以属地管理、全民参与,精准规划、优选工艺,绩效导向、严格标准,科学管理、持久运行为原则,明确了五大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分类处理主体责任,建立任务指标落实体系。将目标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到岗到户到人,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二是探索建立海岛、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明确村庄垃圾处置方式和相关垃圾去向,建立健全分类处理体系;三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建设,提升处理能力,加快推进设施体系建设;四是培育一批资源回收、生产加工再生龙头企业,强化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分类处理的制度标准执行,建立源头追溯制度,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扎实推进运行体系建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