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6月6日上午,建德市新安江畔人头攒动。浙江省2018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渔政人员和市民、小学生纷纷加入鱼苗放生队伍,将2万余尾草鱼、青鱼、三角鲂等优质鱼苗放入江中。“第一次参加放鱼活动,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回去后想告诉更多身边的人,一起爱护水生生物,让它们快乐成长。”新安江明珠小学学生叶彦之说。活动当天是全国放鱼日,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组织各地渔业主管部门,同步开展主题为“养护水生生物 助力乡村振兴”的增殖放流活动。据初步统计,当天全省共放流大黄鱼、黑鲷、四大家鱼和黄尾密鲴等海、淡水经济鱼类苗种近1亿尾。
记者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为有效补充渔业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我省渔业管理部门深入实施渔业转型促治水和“生态修复百亿放流”等行动,持续推进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治理和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不断提升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水平。2015年至2017年,全省累计投入超过3.8亿元,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0亿尾,增殖放流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省90多个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