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李军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合作掀开新的篇章。
潮涌长三角。沪苏浙皖正在全方位谱写的这首“协奏曲”,让浙江农业发展的天地更加宽广。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时不我待。走出去,引进来,在更广的空间,用更广的视角,以更广的胸怀去谋划、推动发展,成为浙江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近年来我省不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阔视野、提高站位,“长袖善舞”,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筑梦长三角,携手共发展。他们处在一体化发展的第一线,感受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更在一体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历练成长。
一体化带来更好资源
竞争能力更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长三角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推动该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将对区域内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是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也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近年来,该公司依托松阳茶产业发展优势,把茶叶精深加工领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早在2006年,我们就抓住机遇,和江苏省宜兴市、安徽省霍山县两地茶农建立了收购优质毛茶的合作业务。”“振通宏茶业”总经理范正荣告诉记者,该公司一年可消化原料毛茶1.2万吨,虽然本地能解决大部分,但仍有缺口,现在每年要从宜兴、霍山收购优质毛茶1500多吨。“宜兴、霍山交通便利,生态优势明显,收购来的毛茶都是茶叶精深加工的好原料。我们有销售渠道的优势,他们有生产基地的优势,双方的优势互补,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范正荣说,公司将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在该地区寻找新的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加大茶叶原料采购量,同时,也将进一步开拓长三角地区的茶叶消费市场。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质的资源更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秘笈”。总体来说,浙江的土地等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一些生产经营主体产业规模的扩大,也更加激发了他们主动把生产资源配置的目光瞄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动力。
浙江五芳斋集团到江苏、安徽等地建立粮食基地,是我省较早“走出去”的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在安徽等周边省份直接、间接建立和联结茶叶基地16万多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企业发挥自身在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和渠道优势,把生产的某个环节布局到相对优势区域,强强联合,从而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体化带来更大市场
成长机会更多
6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美天平塘菜市场的“膳博士”猪肉门店,看到不大的店面里,一览无余的透明冷柜内,整齐地码放着猪心、猪腰、猪蹄、排骨……品种一应俱全。门店店长花朋朋告诉记者,从2008年加盟“膳博士”以来,他和妻子辛勤经营,生意蒸蒸日上。“别看我们店小,去年卖出了至少2.5万公斤猪肉!”
“膳博士”是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知名猪肉产品品牌。该公司品牌专员陈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膳博士”品牌,已在长三角核心区域布局门店1500余家,市场占有率位于同类产品前三。“青莲食品”打造的新零售品牌“太湖黑”,是个高端猪肉品牌,以精细化分割、气调冷鲜包装,匹配长三角城市对品质生鲜猪肉的需求。
在上海举办品牌促销推介活动、在安徽泗县建设青莲众智牧场、与浙江大学动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近年来,得益于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嘉兴市的区位优势,“青莲食品”早早“嗅”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步履铿锵。
同样,我省生鲜经营领域的新锐企业明康汇生鲜超市,也在积极布局长三角。该公司开发管理中心总经理王莉静告诉记者,目前,“明康汇”旗下的社区门店主要集中在杭州地区,数量已达到100家以上。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体化发展对我们农业企业来说是个巨大机遇。”王莉静说,从2012年开始,综合考量空气、水源、土壤等要素,该公司就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寻找符合标准的种养基地,近几年已陆续在安徽建立起南陵养殖基地、霍邱东湖渔业基地等多个生态养殖基地。“生鲜食品经营有特殊要求,比如运输距离不能太远,从产地到门店的时间不能太长,等等,就近优先。”王莉静说,该公司的门店经营方式已日益成熟,下一步,计划以长三角区域为依托,快速发展全国业务,为顾客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生鲜产品。
消费是最重要的拉动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消费能力强,尤其是作为长三角地区龙头的上海市,近年来一直是浙江农产品外销的重要市场之一。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的推进,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浙江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走进三省一市的千家万户,成为拉动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化带来更多空间
发展天地更宽
在台州黄岩,做橘子罐头名声比较响的,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台州一罐”始建于1958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一家集原料种植、罐头食品研发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006年,我们顺应长三角地区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大态势,投资1.2亿元,在江苏省沛县兴建了徐州大丰食品有限公司。”“台州一罐”董事长吴永进告诉记者,“徐州大丰”作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之一,由沛县提供土地、劳动力支持,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沛县有数万亩桃园、梨园、苹果园,原料充足,劳动力成本低,罐头成品到连云港装箱出口交通也很便利,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看重的。此外,当地政府在税收、用水、用电、环保等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多政策支持。”吴永进说。
如今,“徐州大丰”已成为沛县水果罐头出口第一的农业龙头企业。去年水果罐头产量超2.1万吨,销售额超1.7亿元,不仅为当地增加了就业和税收,还为当地的水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成为当地兴旺产业、振兴乡村、助农增收的有力依托。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在沛县办厂,通过优势互补,我们实现了互惠互利,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了。”吴永进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他们也热切期盼三省一市在用地、财政,尤其是农产品加工出口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对这种利好有着极大预期的,在浙江远不止“台州一罐”。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投资约4亿元,在江苏泗阳县建设种猪生产基地,建成后年可出栏合格种猪16万余头,优质商品猪25万余头;海通食品集团在浙江慈溪、上海松江、江苏徐州等地建立了六大生产(园)区,支撑该企业成为一家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大型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厂,第一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长三角,改革试验田、发展新高地。更高质量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必将为浙江农企的开拓创新、提升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图为上海市长宁区美天平塘菜市场的“膳博士”猪肉门店内,顾客正在选购“膳博士”猪肉。 本报记者 李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