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灵芝:“仙草”下凡绽异彩,助农兴旺再启航

  我省是灵芝的传统道地产区,出产的灵芝品质上乘,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我省人工栽培灵芝技术取得突破后,开始发展灵芝熟料段木仿生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利用,形成了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产业链,成为全国灵芝的主产区和主销区,其中龙泉市被评为“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灵芝核心产区”。
  目前,灵芝产业已成为我省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今年,灵芝被列为我省新“浙八味”培育品种之一。
“仙草”文化源远流长
  灵芝被人们称为“仙草”,但其实它并不是草,而是一种大型药用真菌。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对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史前灵芝样本进行“本草考古”,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汉朝推进到距今6800年。灵芝入药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记载:“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因人们觉得它像仙境的灵草一样神奇,故称之为“仙草”。
  龙泉是我国灵芝的主产地。据《龙泉县志》记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已酉冬十一月,芝产前太常少卿季陵居屋”。可知当时灵芝栽培在龙泉已相当普遍。《本草纲目》中描述为“其味苦平,无毒,补中益气,增智慧,好颜色,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从灵芝中分离到160余种化合物,共10大类,其中多糖体、核苷类、三萜类、多肽等成分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放射与抗化疗、镇静、强心及抗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血糖、平喘、保肝、抗缺氧和抗衰老等。中国药典记载有“具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功效。
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我省灵芝野生资源分布于凤阳山、百山祖、天目山、天台山、牛头山、大盘山、四明山、雁荡山等自然保护区。据省中药材产业协会调查,浙南山区有灵芝科28个种,其中灵芝属23个,乌芝属(假芝属)5个。
  2017年全省灵芝种植面积已超过0.3万亩(1亩在20-30立方段木),以熟料段木栽培为主,主栽品种为“赤芝”,分采孢子型和不采孢子型,一个生长季采收两次。我省产的灵芝朵形圆整、肉厚、质地致密、孢子饱满、品质好,每亩灵芝子实体产量500-600千克,灵芝孢子粉产量300-400千克。生产基地有50多个,主要集中在丽水、金华、衢州等地,被认定为浙江省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6家;建立资源保护基地4个,收集并保存资源100余份;选育并推广的灵芝良种有“仙芝1号”“仙芝2号”“龙芝2号”“龙芝1号”等,良种应用率约80%。
  龙泉自然环境优越,小气候丰富多样,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灵芝生长。龙泉灵芝以硬质的阔叶段木为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品质极好,具有子实体朵形圆整、结构致密、孢子饱满、有效成分高等优点。龙泉灵芝和龙泉灵芝孢子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龙泉段木灵芝年生产量达6000立方米(包括外建基地),年产干芝2500吨,产孢子粉1200吨,产值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6%,全市有20000多人从事灵芝生产、加工和销售,灵芝产业已成为龙泉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如今,龙泉灵芝产业风生水起,产品享誉海内外。
  受段木资源、栽培场地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制约,近年来我省农户到外省发展灵芝生产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从而带动了全国灵芝种植产业的发展。
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我省灵芝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涌现出寿仙谷、胡庆余堂、方格药业、大晟、五养堂、森芝宝、佳宝、科达等一批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产业化程度高,开发的产品种类多样,受到国内外同行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灵芝产品已成为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产品之一。
  全省灵芝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0多家,品牌产品销售约占总产值的70%。主要产品有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多糖、灵芝冲剂、灵芝胶囊、灵芝切片、灵芝酒、灵芝化妆品、灵芝孢子油、灵芝浸膏等。经国家批准属保健食品的28个,其中破壁灵芝孢子粉的销售产值约占全省该产业产值的70%以上。目前,全省灵芝产业产值超1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30%。我省寿仙谷药业主持制订了国际标准《中医药-灵芝》,并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何伯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