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宁波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李强
      近年来,宁波市各级农业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七大攻坚行动”为抓手,明确目标责任,创新推进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绿色都市农业获得较大发展。
    抓重点出成效
      一是生态循环模式基本成型。总结推广以宁海为代表的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模式,以象山大塘港为代表的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立体循环模式,以鄞州为代表的沼液收集配送等三大主要模式,在区域布局上采取点、线、面结合;在产业发展上采取种、养、加立体配套耦合;在生产方式上,采取连作、间作、套种、轮种、共育等高效生态模式。目前,全市已有2个省级整建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7个示范区、107个示范主体,宁波天胜“四不用”农场构建的“种养合理配置+污染综合防控+生态产品增值”大中城市郊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二是畜禽养殖整治成效显著。大力发展美丽生态畜牧业,以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为载体,按照“一批美丽生态牧场、一批农牧结合示范园区、一批农牧结合服务组织,一条新型产业体系和一套有效运行机制”要求,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已创建美丽生态牧场54家,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6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5个,共建立病死动物收集点169个,市、县两级年处理病死动物能力达8000吨,实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全覆盖,并全面实施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
      三是化肥农药“双控”效果明显。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县域测土施肥指标体系。目前,全市已制定20多个主推肥料配方,惠及农户35万户,建立示范方1100余个,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次,年推广有机肥10万吨以上,平均每年化肥减量1.5%以上。扎实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和以“三诱”技术为核心的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千方百计减少农药用量。全市年推广绿色防控面积60万亩次以上,年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
      四是“清洁田园”行动稳步推进。按照“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新模式,大力开展“清洁田园”行动,努力实现农田清洁化。全市涉农县(市、区)均出台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加快建设沼液收集、贮存、利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管网,建立就地消纳和区域配送的有效运行机制,全市新建畜牧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积极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禁烧责任,重点开展以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为方向的综合利用,201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7%。
      五是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深入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农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建立健全以农业“两区”为重点、覆盖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市2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立119个农田土壤污染常规监测点,在全市110万亩农业“两区”建立45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一批治理技术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六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按照都市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议》《“十三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养殖污染长效监管以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等办法措施,初步构建了都市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实施“七大攻坚行动”,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当前,宁波市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干部回信精神的热潮,宁波市各级农业部门将乘此东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市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系列部署,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重点,补齐短板,拉高标杆,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实施生态促农“七大攻坚行动”,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宁波市都市农业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攻坚行动。以全面禁止焚烧为目标,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力争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培育秸秆收集贮运基地20个,进一步提高秸秆离田能力,基本杜绝露天焚烧现象。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绿色畜牧业建设攻坚行动。着力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线下网格化巡查机制和提升线上智能化防控预警能力,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第三方抽查运行合格率100%,确保网格化巡查机制到位率100%。继续大力发展美丽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市创建美丽生态牧场100家。同时,在象山、宁海、余姚、慈溪等地,谋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绿色畜牧园区,引进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畜牧业。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攻坚行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配方肥应用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30万亩次,沼液年利用量在100万吨以上。积极开展以缓控释肥为主的新型肥料田间试验示范与技术物化推广,提高缓控释肥等新型环保肥的使用比例,构建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到2020年底,水肥一体化和缓控释肥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平均每年化肥减量1.5%以上。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攻坚行动。继续扎实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和以“三诱”技术为核心的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开展农田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倡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新理念,千方百计减少农药用量。到2020年,全市推广绿色防控面积90万亩次以上。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攻坚行动。不断加大循环节点工程建设,扶持有机肥加工企业,健全沼液和养殖粪污的贮运和灌溉系统,引导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因地制宜、因场施策,采用就地或异地消纳、纳管处理、达标排放等方式完善生态循环体系,推进农牧深度融合。积极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废弃农膜“集中回收、生态利用、环保处置”回收处置机制。到2020年底,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75%、95%以上。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继续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农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农业“两区”为重点、覆盖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一批治理技术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力争到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2%,农用地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攻坚行动。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和蔬菜标准园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污修复,治理盐碱,普遍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力争到2020年底,宁波市耕地基础地力有明显提高,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宁波市农业局局长
      宁波市北仑区裕平山庄是宁波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生态种植白枇杷、杨梅、桑葚、水蜜桃、板栗、猕猴桃、柿子、石榴等十几种名优果树,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图为日前裕平山庄果农在采摘白枇杷。 陈张坤 王珏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