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手机就能浇水施肥、动动手指就能开关大棚、新品种新模式开拓更大市场、循环农业让田园更美……走进温岭,我们惊喜地发现,该市为乡村振兴插入了科技“芯片”,有力地推进农林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智慧农业助推农民增收
夏日炎炎,瓜果飘香。入夏以来,位于温岭市滨海镇的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悬挂在枝头上的瓜果散发着浓郁的果香。合作社负责人辛宏权告诉我们,合作社出产的瓜果蔬菜销量非常好,可以说是刚下枝头就上车头,而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合作社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
据辛宏权介绍,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瓜果蔬菜种植、销售、采摘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基地核心区有300来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近年来,为了提高合作社瓜果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的园区严格按照现代化、标准化、高效化要求建设,采用精准设施育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及生态高效立架栽培模式等技术,同时配备智慧农业精准种植系统、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产品采后配套处理等设施,基地属温岭市甜瓜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区,精品瓜果蔬菜主要有甜瓜、西瓜、番茄、红茄、莴笋等。“我们合作社拥有滨吉牌与吉园牌果蔬两个商标,其中滨吉牌是温岭市著名商标,其品牌甜瓜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农博会金奖、台州名牌产品等荣誉。”辛宏权说,目前,园区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观光采摘项目,极力推广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在这里你可以带上采摘工具,陪同孩子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是亲子活动、朋友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无独有偶。在位于箬横镇毛山下村温岭市青元果业有限公司的园区内,120亩钢构连栋大棚枇杷,成为农民的增收利器。在该市特产站技术指导下,基地水肥施用、棚膜开闭、温湿度调控等日常工作,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枇杷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了普通大棚枇杷人工劳动强度大和用工量多等问题,促使枇杷提前成熟,错开上市时间,达到绿色生态和高效益的双重目标,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增加了农户收入。
据悉,近年来,温岭市着力发展智慧农业。2017年,温岭市已建成智慧农业面积837亩,共开展了智慧农业项目6个,投资额1109万元,各级财政补助836万元,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作物涵盖葡萄、西甜瓜、高橙、柑橘、茶叶、食用菌。通过运用智慧农业各类设施设备,应用主体普遍反映在简化繁琐的田间工作、轻松管理田间生产、提升作物品质和效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一步,温岭市将在智慧农业技术公司、科研院校、推广机构等科技力量支撑下,完成各产业品种的参照指标整合,发挥示范作用,真正实现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动标准化生产。
科技创新增强主体活力
“我们今年获得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以后我们的部分产品就有出口资质了。”提起自己公司通过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验证审核,温岭市红日供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很是兴奋,而这一资质正是源于该公司多年来的技术提升与科技支撑。
温岭市红日供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粮食的种植、加工及销售。公司出产的“红歆”西兰花40%经山东寿光、莱阳加工,销往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据了解,该公司一直与省市农业技术部门、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科技支撑雄厚。目前,“浙青95”西兰花、高油酸油菜等新品种配套示范,早稻-西兰花轮作模式、工厂化穴盘育苗等技术在公司展开运用。实施科地协作、基地联接,新品种新技术等推广运用使公司和周边农户受益匪浅,应用成果显著。一方面,科研院校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提升了公司科技含量和种植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在公司基地示范方的种植展示和公司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培训周边农户,带动促进周边农户有效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在温岭市星星曙光生态农业园内,汇集了多种资源的星创天地,从平台、技术、专家、渠道、资金等多方面,为广大农创客提供基本保障和后续支撑,促进农业创新创业的便利化和信息化。
据了解,星创天地依托文洛式玻璃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种植高品质农产品,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装备,并开始对接农业物联网。不仅如此,通过该系统,消费者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远程访问视频系统,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实时把握及监督。
目前,星创天地共有各类涉农企业达31家,培训创新创业人员300余人。已成功孵化稻鳖混养示范基地、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西兰花专业合作社、蔬菜精品园等。而神秘果种植基地、百合花观光园等一大批正在孵化的项目,即将在星创天地焕发澎湃活力。
据温岭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农林科技创新工作,该市积极整合要素、建设平台、完善体系、培育主体,探索推广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推进种苗产业化发展、商品化开发。着力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着力形成“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示范平台,促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循环农业构建生态宜居环境
大寨地果业有限公司位于温岭市太湖水库东岸,走进该公司的果园,整齐摆放着的塑料桶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大寨地果业负责人林方军介绍说,这些塑料桶里盛放的是近年非常流行的环保酵素,是用来做肥料的。
林方军说,果园的落果、次果和烂果,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尤其太湖水库作为温岭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其周边有1000亩果园,传统生产方式或多或少会影响太湖水库的水质。2014年6月,在市农林局特产站、市植物检疫站技术指导下,大寨地果业开始研究《烂果等植物残体在现代生态循环果园中的应用》。“我们通过收集落果、次果、烂果,加入糖和水,装入密封的容器,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棕色液体,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还有净化空气等很好的环保效果。”林方军说。大寨地果业的落果发酵制肥,实现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做到产前节约集约、产中清洁控污、产后废物利用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达到减少越冬虫量和菌源,减少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从而实现“肥药双控”。
为构建生态宜居环境,温岭市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推进现代化生态美丽牧场和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集中处理,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全量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生产。同时,开展种养配套企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沼液配送服务组织、清洁化生产主体、畜牧业全产业链合作社(企业)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创建,推动实现生态循环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