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面相与品相

  人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羞,不好意思,失态掩饰,抬手遮挡的也都是脸。有个段子说浴池着火,裸客外逃,一老人惊呼“把脸捂住就行……”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一张隐含品行的脸。
  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把脸区分为面相与品相,某些难分辨的“要面子”“不要脸”,也就不难分辨了。
  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即常说的“不要脸”。
  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有些人,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良知、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力。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决定会否一票否决他的脸以确保终其一生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摘自《解放日报》 于文岗/文2018年4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